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温志鑫)1月21日上午,学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当日中午附属第七医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成立了抗冠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委充分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1月30日下午,医院党委决定成立“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临时党支部”(以下简称为临时党支部),由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廖晓星同志任支部书记,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友鹏同志任副书记,负责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的党建工作。
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临时党支部合影(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1月22日,附属第七医院用移动医院帐篷和车辆在院外空地上搭建了临时发热门诊,这是“第一战场”,96名医护人员组成第一批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夜以继日地站到了防疫的第一线,他们中间有31位共产党员和11名入党积极分子。1月24日,附属第七医院成立“发热门诊指挥管理工作组”,5位组长中有4位是中共党员。此后,一批批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加入了“逆行者”的行列中,成为了临时党支部的一员。
医务人员穿戴防护装备(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面对疫情,附属第七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光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立即组织全院人力、物力资源,紧急筹备、启动临时留观病区规范化建设。医务处、护理部火速从感染性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重症医学科及各相关临床科室调配医务人员进入一线开展临床救治工作。医院感染(公共卫生)管理科、药学部、放射科、检验科、信息管理处、后勤处等相关科室,分别进行了工作部署,保障一线临床工作。2月13日,首批床位开区使用,承接深圳市光明片区发热门诊和疑似病人的留观任务,各个党员冲锋在前,不畏艰险和困难,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勇跃地报名参加抗疫工作。
2月7日,临时留观病区建设完成,首批留观病房投入使用(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临时留观病区主要收治发热、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境外患者,为了筑牢新冠疫情防控坚强堡垒,临时留观病区按照国家要求做好医护人员的三级防护,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临时留观病房制度、转运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穿脱隔离衣及防护服等培训,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救治、科学救治措施,科学宣传防护知识。他们直面一例又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为了及早发现确诊病例,他们认真负责对每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资料的调查,多部位核酸采样,及时复查新冠核酸抗体及胸部CT及动态观察病情。
医务人员们在雨中交班(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医护人员工作场景(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为避免过度劳累,抗疫一线人员采取分批次上岗,每批次的工作周期为14天。据统计,至3月底,全院先后共有150余名共产党员加入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勇敢战斗在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坚守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防线。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用无私奉献和无谓的担当,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做到了医务人员的“零感染”。
第一批临时留观病区工作人员合影(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成立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临时党支部以来,共有22名医护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按照相关程序,临时党支部共发展4名党员(其中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名,高知识群体1名),将13名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4位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白衣战士”,其中丘文波、许业钦(左起一二)为党员,冯强、钟小春(右起一二)在抗疫期间“火线”入党(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在长达半年的抗疫战场上,他们在面对疫情的最前线,护目镜遮住了他们的眼,口罩遮住了他们的脸,厚厚的防护服把他们的身躯裹得严严实实,看不清他们的面庞,但能读懂他们一颗颗滚烫的心。他们始终将医者的责任扛在肩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人员的初心和使命,为群众筑牢了生命健康防线,保证了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
临时留观病区医务人员(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目前,附属第七医院已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医院正常医疗业务工作阶段,但是临时留观病区的医务人员并没有一丝松懈,战“疫”还未全面胜利,守好民众健康的“第一防线”始终是他们的责任。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他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文稿终审:附属第七医院 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