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和肿瘤防治中心三支医疗队坚守一线,继续收治重症患者。 他们离危险最近,却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坚守最后的战场,面对艰巨的救治任务,他们毫无怨言,一路向阳向上,传递着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温暖力量。
附属第一医院: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医院负责的病区目前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有恶性肿瘤、脑瘫、精神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年龄也均在60岁以上。为了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医疗队进一步加强整建制科室管理,建立起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护人员为患者检查身体
医护患一体化主要是围绕患者需求,实行“一人一策”,就相当于把患者当成一个运动员,有专门的体能教练、营养教练、技能教练等。据了解,每位患者不仅分配有两级主管医生、护士,还根据其基础病以及营养、感染等诊疗需求安排相应的主诊专科医生负责到底,并积极开展特殊的专科护理,如密闭式吸痰等气道管理、多途径建立静脉通路等康复护理。护士实施患者全程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专科护士也要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到底。
“武汉的疫情形势越来越好,国家把最后艰难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也一定要把最后的收尾工作做好。”医疗队队长朱庆棠说。
孙逸仙纪念医院:集中收治重症患者
“慢一点,注意吸氧稳定。”在协和医院西院区八楼,来自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的131名医护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转运重症患者。他们把接管病区的重症患者以及其他医疗队撤离留下的重症患者集中整合收治。截至4月2日晚,还有14名患者留院。
医疗队员正在转运患者
此前,医疗队在7楼东病区里把一个独立病房改造成小型ICU,运用重症医学科诊治流程和管理方式,配备具有ICU工作经验的医护团队。这次搬迁病区,医疗队把这个“逸仙ICU病房”也移植到新病区,继续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深度救治。
逸仙ICU病房
肿瘤防治中心:坚守中传递温暖
随着其他医疗队陆续撤离武汉,一线的医生少了,坚守的医生们上班时间从以前的6小时延长到8小时。虽然任务艰巨,但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青年医生李欢说:“最后的战场,我们守土有责,见招拆招、迎难而上,听从指挥、做好防护,等待患者清零的那一天。”
医疗队将部分防疫物资捐赠给协和西院重症医学科
在坚守武汉最后的这段时间里,医疗队面对的都是病情较危重、治疗周期较长的患者,队员们也多在重症监护室内完成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太稳定的患者情况,队员们经常一个班下来连歇息一分钟的时间也没有,连一口饭也顾不上吃。护理人员董强梅说:“我是一名护士,但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就是大有用场的战士!”
这些白衣战士的独白
记录着对患者的关爱
对亲人的思念
对胜利的信心!
治愈率的每一点上升
都能成为无数家庭的幸福
病亡率的每一点下降
都有更多的人能看到明晨的阳光
在救治重症患者这一场硬仗中
中大医疗队冲锋在前,不惧艰险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坚守!
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他们必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曙光初现,未来可期
期待英雄们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