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们众志成城】广东抗疫的“中大担当”:同心战“疫” 守护湾区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黄薇、龚馨雨、刘小慧 编辑:赵现廷 发布日期:2020-04-07 阅读量: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派出512名精锐医护驰援湖北一线。与此同时,广东因省情特殊,确诊病例也在不断增多,至2月上旬,即成为湖北以外确诊人数最多的省份。本土疫情防控压力也很艰巨!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中山大学在广东的10家附属医院,均在第一时间进入战“疫”状态。驰援湖北的同时,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依托自身医疗资7源和专业优势,配合国家、省、市疫情防控大局,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助力疫情“不内散、不外扩”,用实际行动诠释广东战“疫”里的“中大担当”。

点面联动:挑起广州防疫大梁

广州是人口流动重镇,疫情防控压力很大。中大在广州的七家附属医院,根据统一安排,发挥各自优势,从定点医院的重点医治,到织密社会面的防控网络,从点到面、点面联动,7家医院各尽所能,挑起广州防疫的大梁。

1月21日,广东省公布30家新冠肺炎感染省级定点救治医院,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作为8所广州市定点救治医院之一,第一时间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奋战在战疫一线,采取了堪称“一级战备”的救治措施,从“方航之声”音乐治疗,远程诊室,到2月7日,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中山三院出色的完成了医疗救治任务,且整个医院至今无一名医务工作者被感染,无聚集性感染事件发生。

附属三院医务人员指导患者使用“云上三院”

定点医院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其他医院也发挥优势,贡献智力支持和专业支持,积极投入战“疫”。参与专家组,制定各种方案,当好广东抗疫的智囊团。疫情暴发后,附属一院迅速成立了领导、协调、专家小组,第一时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应急预案》等13项制度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疫情进行研究判断,明确工作重点。根据疾病传播途径,设立严格的按风险分级防护机制,同时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救治”的要求,医院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些措施在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免费推出互联网医院,助力社会面防控。为减少不必要的医院就诊及交叉感染风险,中山大学多家附属医院先后开通互联网医院,分流医院就诊人流,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同时,利用线上咨询问诊的手段,提前筛选发热、咳嗽、咽痛等疑似新冠症状感染人群,让救治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向公众普及疫情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与谣言赛跑,为抗疫减压,给了广大人民群众一粒“定心丸”。

此外,中山眼科中心、附属口腔医院、肿瘤防治中心等医院停诊期间增开发热门诊,满足群众的紧急就医需求。中山眼科中心严格把控预检分诊的指标,设立预检分诊的第一道防线,梳理发热患者的处置流程,设置发热患者观察室,减轻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压力。“目前,除口腔科普通门诊外全部专科都已复诊,病区开区,发热门诊、急诊全天24小时开诊。”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务科负责人、急诊科副主任余涛这样介绍。医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于2月10日部分复工复产,为了降低医院聚集风险、减少病员密度,门诊量和开放床位量虽然都有所控制,但已能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在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广州的疫情防控成效显现。2月7日,附属三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1月22日入院治疗的刘先生,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康复出院。这给附属三院的抗疫提振了士气,也给鼓舞了正在治疗的其他新冠肺炎病患。据广州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广州本地疫情传播基本得到控制,目前防疫最大压力来自防控境外输入。中大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们继续奋战在防控一线,当好广州市民的“守护人”。

提前部署:给深圳抗疫提底气

深圳作为广东拥有较多外来人口的地区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为了应对疫情,附属七院主动承担疫情防控责任,承担光明区及周边市民的发热门诊和疑似病例留观重任。光明区拥有100多万外来人口,留观病房的病床却不到50张。彼时,正值农历腊月廿九,大部分施工队伍已返乡过年,但是,深圳的确诊病例却在不断增加。

有备无患提前亮。附属七院院长何裕隆与光明区委区政府领导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决定按照抢险救灾工程标准规划建设临时留观病房,医院仅用13天的时间,就建成了深圳首个新冠肺炎临时留观病区,创造了一项“深圳速度”。

附属七院临时留观病区俯瞰图

除此之外,作为深圳市“重点发热门诊”医院,附属七院早在1月15日就根据实际情况开始筹划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23日,医院利用“移动医院”设备设施搭建了发热门诊,不到2天时间,临时发热门诊就投入使用,虽然设备设施较为简易,但却保证了整个医护团队和其他病人的安全。投入使用1个月,发热门诊共接诊1200多人。

1月29日,为了应对返深潮,深圳市卫健委批准我校附属八院为深圳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定点医院。临危受命,医院立即周密部署、抓紧落实。获批当天,便组建起了12人的核酸检测团队; 1月31日,检测团队完成培训;2月1日,正式开展检测。从接到命令到展开检测,仅用了3天时间,创造了又一项“深圳速度”!截至4月6日,附属八院已经累计接收疑似病例767人,累计出院681人。

在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两度到医院调研,并对医院防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你们是福田医疗系统的一面旗帜。疫情发生以来,你们是全区抗疫的最前沿,也是医疗救治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团’,以及全区疫情防控的‘人才库’”。

最强劲旅:珠海战“疫”主力军

3月10日,珠海市最后两名新冠肺炎患者从我校附属五院出院,至此,珠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4月6日,附属五院累计接收诊治确诊病人111人,其中累计治愈出院98人。作为珠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的唯一定点医院,附属五院是珠海市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强劲旅,一直竭尽所能守护珠海平安。

疫情暴发后,附属五院第一时间组建了新冠肺炎救治专科,同时组建了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病防治中心、ICU、胸外科、心血管病中心、消化内科、精神心理科、儿科、营养科、影像医学部、临床药学、临床护理等多个学科多名专家在内的救治团队。根据患者病情,救治团队每天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院内会诊,上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集中病例讨论,下午对普通患者治疗方案开展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模式。

在收治的患者当中,有全省首例出院的危重症患者,有几个月大的孩子,有病情瞬息万变的重症患者,有ECMO支撑的危重症患者……夜以继日,专家团队在与死神的较量中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3天的时间感觉过了1个世纪,今天有3人解除隔离,又新收了3人,形势很严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都重于泰山。我们还要开展全院培训,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附属五院感染病防止中心李颖护士长在1月21日的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她19岁进入护理行业,至今已20年。17年前,她亲身经历过抗击“非典”的战役,并获得抗击“非典”优秀个人荣誉。17年后,“新冠”来袭,她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抗击病毒的“战场”。

在无数个像李颖一样的医务人员的治疗下,珠海抗击新冠肺炎的战争迎来曙光。1月30日,珠海首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2月5日,全省首例新冠肺炎危重治愈者出院;2月13日,全省年龄最小治愈患者出院……

珠海首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从附属五院出院

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山大学及其十家附属医院作为广东省的精英医学力量,在广州、深圳和珠海发挥了重要的防疫作用,前线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守卫广东,为南粤大地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一线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南粤大地的春天,越来越近了。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