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们众志成城】中大战“疫”记:践行初心使命 保卫湖北武汉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陈泽淳、李益璟、何宛儒 编辑:郑燕丽 发布日期:2020-03-21 阅读量: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在这场人民战争中,保卫湖北武汉是关键一役,是棋局之眼!

在党中央统筹部署的抗疫“一盘棋”上,中山大学先后出动五批、总计512位医护战士,驰援湖北一线,在荆楚大地践行中山大学的初心使命,在数不清的患者心中留下中大医科的仁心仁术。他们是数万名逆行驰援的一支劲旅,他们中至今还有人奋战在武汉前线······

挺进武汉:五百精锐分批驰援

1月24日,庚子年除夕夜,广州白云山机场,52名来自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白衣战士集结出发。他们与另外81名医护共同组成广东驰援湖北首批战队。

为响应国家号召,中山大学各个附属医院陆续吹响“集结号”,先后五次出动精锐,赶赴湖北一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4日,中山大学累计向湖北派出了512位医疗专业人员,占广东援鄂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而且广东援鄂抽调医护人数前三甲的医院全部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他们分别是附属一院、附属二院和附属三院。

“招募令”一下来,各个科室的微信群闻令而动,很快报名人数就超了。请战书、请缨信,一篇接着一篇,一封接着一封。

他们不知道此去意味着什么吗?他们当然知道。也正是因为他们知道,所以他们更能理解身处疫情核心地的患者和身处最前线的同行,所以他们一往无前,选择逆行。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52名援鄂排头兵

1月28日,附属一院、附属三院和附属六院的医护人员与其他医院的战友共同组成了第二批广东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

2月7日,附属一院、附属二院、肿瘤防治中心奉国家卫健委紧急指派,再次派遣了由27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特战队”支援武汉,其中包含多位重量级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驰援武汉“特战队”

2月9日,中山大学再派出第四批13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这批医疗队队员分别来自附属三院和附属五院。出发前晚正值元宵佳节,收到国务院下发的紧急通知后,附属三院发布了招募信息,在短短两小时内,报名人数已将近700,最终医院按标准遴选出此次的医疗队伍。

2月24日,附属三院再次增派5名请缨的精神心理科专家支援武汉,为医患开展心理干预和疏导。

中山三院援鄂心理医疗队

搏斗死神:多学科集结抢救危重病患

在这场援鄂战“疫”中,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毫不吝惜地派出“豪华阵容”,采用“多学科立体化”的诊疗方式支援武汉前线,建立了重症患者 MDT 协作模式,展现了中大医科复杂病例救治的综合素质。

“我们的33名医生来自20个专科。除与本次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之外,还有心内、肾内、神经科、外科等各个专科。”附属三院医疗队队长杨扬说,每一次治疗方案的制定,都相当于是一次全院大会诊。

中大医科灵活运用前沿的医疗技术与创新的医疗模式,使危重患者化险为夷。

附属一院在武汉协和医院搭建“高级生命支持单元”,通过有创呼吸机支持、血液滤过技术以及俯卧位通气技术,成功救治多位重症患者。

附属一院援鄂医疗队用俯卧位通气技术为患者解决呼吸难题

附属二院正式启用“逸仙ICU病房”,这是由一个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的小型ICU,“集中火力”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同时,医疗队还开创了“医护一体化”查房新模式,医护共同开展病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

许可慰副书记、副院长为“逸仙ICU病房”贴上自制牌匾

为了“快、准、狠”地完成血管穿刺,肿瘤防治中心采用了“血管可视化技术”——在静脉显像仪之下,血管清晰可见,无所遁形。

黄小玲护师使用静脉显像仪为患者抽血

为了援助武汉,各附属医院“不计成本,倾尽所能”。附属一院与附属三院的捐赠物资中,均包括了治疗重症病人的“魔肺”——ECMO(体外人工肺);肿瘤防治中心向武汉调拨了全球最小最轻重症护理呼吸机之一——SV300型号呼吸机;拿出了大半库存驰援武汉的附属六院,为了节省出更多的防护物资以支援一线,搬出了缝纫机,自行研发制作一次性无纺布口罩,满足自己科室日常非临床场景下使用。

奋斗战绩:写下初心使命,留下仁心仁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援鄂战“疫”中,中大医科军团尽遣精锐,承担的是“最难打的战斗”——重症治疗。

1月26日,附属一院第一批医疗队正式进入汉口医院,接管呼吸一病区。次日即收治70人,其中50多人是危重症患者。2月8日,附属一院第三批队伍正式进驻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房。至此,附属一院三批援鄂医疗队伍全部到位。

除了附属一院,附属二院、附属三院、附属六院、肿瘤防治中心和附属五院亦鸣鼓出征,共计接管武汉汉口医院2个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2个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武汉金银潭医院病区等多个病区,且以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为主。

自中大医科军团赴鄂支援后,捷报频传。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践行着中山大学的初心使命。

附属一院医疗队进驻汉口医院十来天后,多名患者治愈出院。

而作为本次广东省向武汉派出医疗队员人数最多的医院——附属三院,其首批医疗队在武汉汉口医院坚守一月有余之后,所在病区已有近百名患者重获新生。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附属三院的管理经验也得到认可并推广实施。

截至3月8日中午,附属二院负责的武汉协和医院东7区有18位患者痊愈出院, 6位患者转至轻症病区·······

捷报背后,是中大医科军团精湛纯熟的医疗技术、全情投入的奋战精神和细致入微的“话疗”安慰。

“请放心,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这是附属一院吴健锋教授对病人的安慰,更是中山医人的承诺!

回首来时路,中大医科军团的医疗队员们在实现一次次医疗技术突破的同时,也收获了病患们真挚的感谢和外界由衷的肯定。

患者感谢信

在本次抗疫工作中,中山大学1个集体和10位个人获国家表彰。附属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中山大学10位同志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先进个人表彰名单

国家有呼唤,中大医科必有应!

“中大医科,危难之际写担当!”这是广大网友的肯定。

同舟共济战荆楚,阴霾散尽百花香。携手向前,相信中大医科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