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我校附属第七医院在党委领导下,快速响应、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各项防控工作忙而有序。党员同志们踊跃报名冲在一线,成为了抗冠战场上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冲。”拥有10余年党龄的主管护师丘文波说。2月1日,他和许业钦(党员)、钟小春、冯强一起作为附属七院医疗支援队驰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4位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白衣战士”(从左至右:丘文波、钟小春、冯强、许业钦)
丘文波是来自附属七院血透中心的主管护师,在血液透析净化方面是一个“能手”,而且还有过ICU工作经验,是一个踏实干事的人。丘文波20岁便入党了。“身为党员,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冲在前面,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他希望这次支援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来自儿科重症监护室的许业钦今年党龄也已满10年。他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的妻子也是附属七院的护士,同为医护工作者,她非常支持自己的丈夫,“不用担心,后方有我在。”
在两位党员同志的感染下,同行的队员冯强当晚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就萌生了入党的想法。这次疫情,我看到了党员们冲锋在前,挺身而出,我希望和他们一样。所以,在这样特殊的环境写下申请书,我觉得很有意义。”
冯强在书写入党申请书
除了支援深圳市三院,附属七院还承接着光明片区的发热门诊任务。从1月22日起,附属七院就启动了临时发热门诊的建设,23日投入使用。在召集第一批发热门诊轮班人员中,来自各党支部的24名党员同志冲在一线,踊跃报名成为第一批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党员同志们冲锋在前,他们从除夕开始一直工作到2月6日,才由第二批医疗队接替。
由移动医院搭建成的临时发热门诊
第一批工作人员(部分)合影
每天早上7点,值班的医护人员统一来到发热门诊医护通道,准备接替夜班的同事。从医护通道进入移动医院,然后清洁双手,在清洁区戴上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换防护服、套好鞋套、进行手消毒、戴上医用手套、带上护目镜,互相检查防护的严密性,合格后进入发热门诊开始紧张的工作。在发热门诊,有分诊台,内科诊区、儿科诊区、检验室、药房、放射影像室,还有留观病区。一个班是4个小时。在这4个小时里,他们不能吃不能喝,更不能上洗手间,脸上痒了、疼了也不能去触碰,十分难熬。为了不上洗手间,他们提前两个小时不饮水。天气热时汗流浃背,天气冷时又冻得直哆嗦。
1月26日,队员们雨中交班
“在里面,时间就像停止了一般,特别是病人少的时候更是难熬。之前里面放了一个时钟,后面我们给收起来了,不敢看!”放射科黄文生说,“真的需要毅力才能支撑下来!”
儿科的林超是一名党员,作为第一批医疗队的一员,一下班他就抓紧时间看书复习,为即将到来的博士考试做准备。随着考博日期的临近,林超的复习压力也逐渐变大。说起为什么在准备考博的关键阶段还要到一线支援,他说,“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党员就应该冲在第一线!”
护理部的刘琼珊大年三十在发热门诊儿科区域值班,人流相对较少的时候,她会去忙碌的分诊台帮忙。手术麻醉支部的王鸣威同志古道热肠,会经常帮忙,和她一起理顺流程,让整个发热门诊的动线和分工都更加合理。
感染内科的陈友鹏原本已经安排好了春节休假,疫情防控全面启动后,他赶忙在年廿八那天取消休假迅速赶回医院。作为市级专家和院内专家,他既要和专家组研究国家疫情防控指南,为医院发热门诊病人的预检分诊、疑似病例确认、操作规范提供专业意见,同时还要承担培训、会诊等工作。咽试纸采样是暴露风险比较高的一个操作,一开始很多人操作不够规范,而且也心存顾忌。这容易导致医护人员感染,也直接影响到了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于是陈友鹏不仅亲自做了很多咽试纸采样,还手把手示范采样的规范操作。
急诊支部的黄少敏是临时发热门诊的护理负责人,“我们医院的人员都偏年轻,所以我们要反复培训、确认流程。”从年廿八开始,每天她都早出晚归,夜里11点,她还在通电话。“电话太多了,手机充满电加上充电宝,还是不够电!”17年前抗击非典时还是小年轻的她,如今已经成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的主力。
年廿九深夜,黄少敏护长还在不停的忙碌
病毒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尤为重要,附属七院年二十九就开展了第一例核酸检测。党员蒋茜同志就是PCR室的一员。因为防控需要,附属七院的检验科排了普通门急诊、发热门诊、PCR室三个24小时班,年初二因为一下来了147份样本,蒋茜坚持奋战了整整一天一夜才完工。“守土尽责嘛!”加完班后她笑着说。
核酸检测操作
建设中的临时留观病房
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临时党支部成立
院长何裕隆是连续多年的“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从1月20日到现在,他没有休息一天。作为一院之长,他肩上担着沉甸甸的责任。医护人员“零感染”、新冠肺炎病人“零死亡”是他对全院定下的目标。为此,他经常深入发热门诊,观察门诊的流程设计,以一个三十多年外科大夫的经验,要求每一个细节都不出现疏漏。
何裕隆院长现场指导发热门诊工作
他尤其关心医护人员的防护服穿脱是否规范,“零感染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轻而易举就能办得到的话。一定要严谨,一定要注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