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们众志成城】抗疫最前线的坚强堡垒

——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

稿件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作者:吴财聪、刘昕晨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20-02-25 阅读量:

“我报名,不顾生死,不计报酬”、“我是党员,我要报名”,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从武汉向各地蔓延,全国上下为之牵挂。微信群里,医护人员挺身而出,踊跃请战。

十万火急,千里驰援。在重症、急救有丰富经验的151名医务人员带着组织重托和“弹药”(医疗物资)、“粮草”(生活物资)尽锐出战。第一批20名队员除夕之夜抵达武汉,进驻汉口医院隔离病房工作。第二批131名队员元宵节前夕奔赴武汉,承担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一个病区的医疗、护理全部工作以及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另外还有部分队员参加到第三个病区的医疗工作。

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于除夕当晚奔赴武汉

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于元宵前夕奔赴武汉

在派出医疗队的同时,医院党委第一时间在医疗队中设置临时党总支,由党的十九大代表、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同志担任援助湖北医疗队总领队兼临时党总支书记,同时下设三个党支部,把党组织建在一线作战“连队”上,为医疗队“战疫”提供坚强保障,让党旗在抗疫最前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闪亮。

统一指挥、众志成城

151名来自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招之即来”,但临时组建的医疗队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凝成一股绳,形成一支“来之能战”,而且“战之能胜”的战“疫”部队?“前线的临时党组织要发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保障的作用”。医院党委对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组织的定位。

在飞往武汉的万米高空上,临时党总支在飞机上召集会议,对队员们进行了合理分工分组,明确了各自职责。队员还没下飞机就已经感受到了最前线“战时”紧张气氛和极高的效率,也感觉到临时党组织让新组建的队伍到有了统一指挥的“主心骨”。到达武汉之后,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是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队员们各守其责,忙中有序,很快完成了行李搬运和住宿办理工作,快速投入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严防死守、充分保障

“防护用品不达标准不入病房;防护培训考核不过关不入病房;防护穿戴不合格不入病房;下班后各自隔离不串门”,151名队员一个也不能少,既要圆满完成任务,也要保证“零感染”。临时党总支制定了“四不”防护铁纪。队员们令行禁止,严格遵守。各党支部组织考核小组对每个队员进行一一考核,对每一个防护细节都不放过。

第二批医疗队驻地酒店距离武汉协和医院30多公里,而队员们要24小时轮班,每天需要分成十多批次上班、下班。在“封城”之后的武汉,上下班的通行成为队员们遇到的第一个大困难。为让队员减短候车的时间,临时党总支书记许可慰反复协调沟通有关车辆调度的问题。他亲自送每一批队员上车,在酒店迎接每一批下班的队员。到达武汉的前两天,他都彻夜未眠。为了进一步方便上夜班的队员通勤,临时党总支在队内建立了志愿者驾车队,志愿者队员当起了“专车司机”,让寒冬夜里上下班的队员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兵马未行,粮草先动”,然而疫情之下的武汉,每一种医疗设备和防护物资都奇缺,每申领一件物资都要使出浑身解数。临时党组织班子对上对接资源渠道和接受指导检查,对下统筹医疗队的衣食住行和团队作战方案。为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临时党总支号召全体队员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将党员和骨干队员分成医疗保障组、医疗物资保障组、生活物资组,在队员中组建志愿者驾车族,接送上夜班的医护人员。经过几天的应急战斗工作之后,在临时党总支带领下,医疗队逐渐转入紧张而有序的日常状态。

面对高强度工作压力,看不见的病毒行踪诡秘,患者的焦虑、不安及其时而快速变化的病情,初来乍到的年轻队员下班后在驻地酒店各自隔离,他们内心的压力难免无处疏解。临时党总支书记许可慰早早意识到谈心谈话的重要性,亲自找队员们谈心谈话,倾听队员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各党支部根据队员分组情况,建立党小组,指导队员们通过微信和电话形式开展谈心谈话,使大家在疫情之中守望相助。第一批队员在第一党支部带领下积极制作小林漫画文化长廊、为队员组织庆祝生日会,以多种方式促进团队建设,疏解队员们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积极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开展前线开展党建活动,参加前线临时党总支会议、党支部会议。这些党建活动定期帮助队员们卸下心理包袱,提振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尽管前线工作压力很大,但是队员们都斗志昂扬,热情高涨。

带头冲锋、党员在前

第一批医疗队队长兼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吉文曾是医院抗击“非典”专家组成员,也作为主力成功治愈了2018年广东省首例H5N6禽流感患者。作为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吉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带头进入隔离病房,对管辖的患者进行查房、心理疏导、制定治疗方案。由于没有足够呼吸机,他用各种管路拼接成无创呼吸机对危重患进行治疗,并亲自给病区的医护员作上机前宣教、固定面罩等呼吸机治疗注意事项。

在医疗队里,党员们总是带头冲在前面,他们带着队员多次组织抢救患者,成功在让患者转危为安。由于医院内缺乏护工、清洁员和保安,缓冲区等也是临时的,离正常规范的医疗环境有距离,“称不上是规范的隔离病区”,除了诊疗工作外,为患者派餐、清理垃圾、清洗厕所、维护环境卫生等工作也都由医护人员全部“包揽”。队员们为了节省防护服和时间,在值班前连水都不敢喝,坚持中途不上厕所。第一批队员与广东省同行一起克服了病区环境差、设备少、人员少等重重困难,快速重建了秩序,许多患者病情得到好转。

“我们要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要加快床位周转,让重症患者尽快能住进来”,许可慰指示第二批医疗队由党员带头提前进入病区与武汉协和医院的职工并肩作战,帮助病区筹集医疗器械。在队员们的努力下,到达武汉的第二天,队员们就完成了病房筹建工作,并连夜接收病人,至次日早晨病区收满了50名病危、病重的患者。

“坚持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各临时党支部通过微信群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为了了解最前线工作情况,临时党总支书记许可慰不顾个人安危,每天都深入到病区查房,了解患者救治情况。他深入隔离病房探望患者,给患者加油鼓劲,给患者带来了信心。作为队长,他对病区病人救治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临时党总支每天召开医疗队核心成员传达上级专家小组制定的医疗指引,讨论每一位重症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每一位重症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医疗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第二批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区,几乎每天都组织针对高龄危重病患大抢救,最终把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在这里没有‘放弃’二字,我们会全力以赴,力求让每一位患者都尽快康复。”许可慰说。

医患并肩,众志成城

第一批医疗队在除夕之夜到达武汉后,当时武汉医疗防护资源仍然极度缺乏,看到当地医护人员防护用具不足,党支部经过商议将从广州带过去的大部分防护用具捐给了受援医院,仅仅留下小部分防护用具给队员使用。

2月5日上午,第一党支部以“落实援助实验设备落地及开展工作”为主题举办了党日活动。2月初,孙逸仙纪念医院联系社会力量向武汉市汉口医院捐献了一台生物安全柜,并于2月5日顺利抵达武汉。临时党支部发动全体队员参与实验设备的落地与安装工作。

临时党总支发回来的前线“战况”牵动着孙逸仙纪念医院党政班子和全院职工的心。院党委连夜召开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阻击战工作,提出 “一切为了前线,前线就是一切” 十二字工作方针,并制定了人力保障、物资保障、生活保障、人文关怀、家庭关爱五大举措,以最大努力支持前方“勇士”作战。在医院党政领导指导下,孙逸仙纪念医院后方继续给前线补充“粮草”、“弹药”。每一位队员都收到了一大箱物资。然而,队员们在病房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进食少、食欲差,不利于身体康复。不少队员自发为患者提供自己个人的食品及营养品,并提出捐赠物资意愿,希望可以为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时党总支组织下,队员们将医院寄给医疗队的营养品、食品捐赠给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由护理人员安排给患者补充营养。医疗队在为患者提供专业医疗救治的同时,也力所能及地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人文关怀。

组织召开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第一次党支部书记会

医疗队接管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重症病区接收的全部是重症患者,在临时党总支的领导下,截至2月20日,已有6名患者治愈出院,另已有5位患者治疗后好转,转去轻症院区。为了让患者出院后,还能得到持续医疗帮助,临时党总支建立起医患微信群,由党员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继续呵护患者健康。

并肩作战,相护守望,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感受到党员同志身先士卒的担当精神。7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特殊的时刻,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坚决投入到战“疫”前线。

护士宋菊花写道,“身边的共产党员都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作表率,他们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影响着我。”医疗队队员、入党积极分子陈亮医生提交《决心书》,“周围的党员同志不畏艰辛、冲锋在前的榜样力量深深地鼓舞了我。……请组织把我安排到更加危险、更加困难的岗位上,我坚决服从;请组织在抗疫前线的工作中考验我!”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