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中山大学进一步聚焦内涵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为集中展示学校各单位一年来的工作概况和突出成绩,12月中旬,学校党委宣传部策划了“我们的2019”征稿活动,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将陆续刊发来稿,希冀增进各单位之间的了解,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让我们戮力同心,开拓进取,努力用新作为成就新发展,共同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材料学院
2019年,材料学院在党总支带领下,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积极拓展科研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推动党建和学生工作迈上新台阶。学院现有党员61人,正式党员50人、预备党员11人,入党积极分子25人,提交入党申请书86人。学院建立师生对话机制,选派3名青年副教授担任辅导员,10名教授、副教授担任班主任。注重加强学生党性锻练,1名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到云南凤庆山区中学支教。以思想引领学生,创新第二课堂形式,暑期30名学生赴中国二重体验“中国制造”和“工匠精神”,90名学生去比亚迪了解汽车科技研发现状。在营造良好师德师风、院风班风方面将“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培养理念融入其中。
打造特色学科,建立全学科背景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建立“理化兼修、科教融合、本硕打通”的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高年级学生辅导奖励”制度,建立院长与新生“一对一会谈”制度。本科生分批加入教授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初步落实科教融合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通过学校人才计划答辩19人,到岗11人,博后及专研13人。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9人, 高平奇教授获广东省杰青,卢侠教授获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材料学院师生赴韶关参观彭华纪念馆
以学科研究上水平,推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和理论创新。学院以“三大建设”和“三个面向”为契机,夯实研究基础,教师发表一区论文26篇,全年到账经费3350万元。
展望2020年,学院将以“铸魂、固本、强基、提效”四项工程为方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争取实现教师倍增、经费翻番、国家级人才数量新突破,培育承担国家大项目的大团队。
历史学系(珠海)
2019年,历史学系(珠海)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在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总目标的指引下,在各项工作上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在学科建设方面,以“一流学科”和“三大建设”为指引,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首届世界古代史青年论坛、世界史学科建设论证会等会议,构筑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形成了重点发展世界史及科技史、艺术史、海洋史、环境史等新兴交叉领域的共识。
在人才引进方面,共拟引进各类人才23人,顺利完成12人入职。其中,学校人才计划4人,新建院系副教授1人,专职科研和博士后7人。目前本系各类教师已达41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涵盖世界史、中国史的主要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初见规模。
在科学研究方面,共有10项国家级项目立项,立项率超60%,另有2项广东省社科项目,在全校所有文科院系中名列第三名。全系教师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类刊物5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人才培养秉承“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教育理念,本科教学方案日臻完善,与历史学系(广州)共同申报,成功入选了首批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与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罗马铭文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拟在2020年带领学生赴西班牙举办暑期学校。李嘉欣同学荣获首届全国世界史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论坛“海国图志奖”二等奖。
2019年历史学系(珠海)举办第六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
2020年,历史学系(珠海)将积极配合学校的搬迁工作安排,继续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围绕世界史学科建设和培养历史学卓越人才的需要,实现人才储备和办学指标的“再倍增”,将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实验动物中心
2019年,是实验动物中心重组建设的第二年,也是全面推进改革、破茧重生的关键之年。在中山大学和中山医学院的领导下,中心扎实落实学校“三大建设”战略布局,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努力为我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支撑。
2019年,中心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建工作,发展了1名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并根据主题教育要求进行服务情况调研,召开座谈会和宣讲会。调研数据显示,我校师生对中心工作的满意率达86.88%,中心的服务工作获得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2019年,北校园何母楼实验动物设施顺利通过广东省科技厅验收并获得使用许可证并正式启用,中心笼位数增至2.4万个。中心贯彻执行独具特色的实验动物准入制度和动物质量控制制度,强化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建成了模块化、透明化的中心管理系统,阶段性解决了“资源少”、“质量差”、“收费贵”等问题。与商业价格相比,这一年中心为各科研团队节省科研成本超过3000万元以上。
2019年,中心励精图治,迎难而上,对内强化服务,对外扩大影响。共支撑了500多项国家级项目,协助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产生;继续举办“第二届中山实验动物科学论坛”,向校内外展示了一个激流勇进、改革创新的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中心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医学实验动物学》、参编《中国高校实验动物管理指南》即将出版,初步形成了行业影响力。
2020年,中心将一如既往、笃定前行,全面推动和落实东校园实验动物大楼改造工程、CNAS认证、资源库、“Animal Hospital”新管理模式、学科建设等重点任务,续写实验动物中心建设的新篇章,为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