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惠明,工作三十多年来,从临床一线到护理部,从一名护士到一名护理管理者,从一名普通党员到一名党务工作者,她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守正创新,治学严谨,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立足本职,精益求精,认真履行党务职责。她把青春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眼科护理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身行动诠释着党员精神。
她是同志心中优秀的党务工作者
肖惠明作为中山眼科中心机关一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在上级党委和中心党委的指导下,团结支委和党员,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党建工作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科室工作的互促共赢。机关一支部获得中山大学最佳党日活动称号。
在中心党委书记夏丹和支部书记肖惠明的带领下,机关一党支部切实抓实“三会一课”,规范支部组织生活,持续推进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竭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于一体的“三型”党支部。支部创新了日常组织生活会学习模式,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同时每月一次的学习教育,每位党员学习后结合业务工作谈体会,促进支部党员提高政治站位,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在一起。在主题党日活动中,打造品牌活动,每年联合临床党支部前往红色革命老区开展革命先烈的精神学习,并结合自身医院服务的特色,为老区人民送义诊服务,持续打造“红色学习+义诊服务”的党日活动品牌,在学习中进步,在服务中成长。如2018年联合临床五支部为武警官兵送去眼健康服务,赴革命老区韶关,联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真情为军服务”主题党日活动。
志愿服务在医院(右一)
机关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义诊中的肖惠明给小孩子测视力
她是患者眼中的“暖心护士”
“我们要换位思考自己或者家人是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位‘家人’。”三十年来,从临床一线到到护理部,她一直都是患者的暖心护士。肖惠明经常深入病房,对病人有一份职业的护理敏感性,随时能读懂病人,知道患者需要什么护理服务。
一位角膜病患者给护士竖起大拇指的故事让护理团队至今印象深刻。角膜科病区来了一位角膜溃疡严重感染的患者,因为无法忍受眼部疼痛的折磨和视觉缺失的痛苦,患者失去了生存的信心。在查房时,肖惠明发现了患者的低落情绪,及时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劝导和安慰,安排护士专护,帮助患者从心理上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患者不但恢复光明,也走出心理的阴霾。
她是护士眼中的“铁面老师”
“护理人员除了要有人文情怀,一定要熟练掌握护理知识和技术。如果不打牢基础,我真的会严厉批评这样的人。”担任护理部主任以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她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的护理团队。
肖惠明注重培养护理人才,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重点加强新入职护士、规培护士、低年资护士、护理管理人员、专科护士的培训,激发护士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连年举办一系列的“悦读者说”读书分享活动、“院长谈护理”专题讲座、“英语学习沙龙”活动等,在全院护士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她的带领下,凝聚着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强、在行业内有较高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2015年举办全国首届眼科护理国际学术会议
她是眼科护理界的“先行者”
近年来,肖惠明带着护理团队致力于眼科专科护理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结合眼科医疗实际勇于创新,不断提出护理管理的新思维、临床护理的新方法、护理用具的创新设计等。
她带领护理团队创新眼科日间手术“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为病人提供整体、无缝隙的医疗护理服务;创新“节假日病人集中管理”模式,打破科室管理住院床位的传统观念,提高住院床位使用效率,节约卫生资源;创新了预入院和预评估模式,减少了日间手术病人手术预约取消率;她带领的团队对护理用具的改革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同时,在国内率先举办眼科护理国际学术会议,建立了首个眼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率先举办眼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她主编了《眼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教学视频,并参与编辑相关专著10部,在省级以上核心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她所在的护理部荣获 2018 年“中山大学女职工文明岗” ,2019 年她荣获广东省护理学会十佳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管理创新一等奖。
荣获广东省优秀护理管理奖
“作为一名工作在平凡护理岗位上的党员,就是用充满爱意的人文关怀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服务好患者,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新时代打造出国际一流的护理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梦。”肖惠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