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榜样的力量】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记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17级社会学与人口学硕士生党支部

稿件来源: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作者:黎玉河 编辑:郑燕丽 发布日期:2020-01-07 阅读量: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17级社会学与人口学硕士生党支部成立于2017年9月。支部目前共有党员7名,发展对象及积极分子4名。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支部围绕提升成员政治理论素养、组织爱国实践活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党团班共建四个方向展开工作,秉持“支部要成为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同进步的摇篮”的理念,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支部逐渐成为了一个理论过硬、爱党爱国、互帮互助、学风浓郁的集体,并于2019年7月荣获中山大学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思想引领,打造积极向上的新时代青年风貌

思想引领是支部建设的旗帜,政治理论和重要文件的学习是支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除学习“两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重要纲领文件外,支部将“党员讲党课”作为一项固定内容纳入每月组织生活中,成为支部进行集中理论学习的特色。支部全体成员参与,根据每月组织生活学习内容,选取贴合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的话题,结合社会学与人口学的专业视角对当期话题进行深度探讨。通过聚焦重点式的讨论,同学们对很多党的理论、重大事件、时事热点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个支部形成了主动、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实效得到明显提升。

党支部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五四运动百年之际,为使同学们对我国百年历史发展及当前世界大局有更清醒的认识,支部联合人类学系研究生支部邀请学院党委书记罗镇忠开展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题党课活动。通过罗书记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讲解,两支部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内外发展潮流,提高了政治觉悟,坚定了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

不忘初心,在实践活动中坚定爱国情怀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为培养支部党员和同学们的爱国情怀,牢记入党初心,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回顾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坚定作为中国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系列活动

支部成员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重温第一代共产党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顽强战斗的精神;赴井冈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学习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诞生的井冈山精神;赴深圳参观“大潮起珠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展览,串联近四十年来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复兴之路。

树立模范,在服务奉献中践行党员宗旨

支部成员从科研、奉献两方面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党员成为同学们学习上的带头人、生活上的贴心人、班级活动的热心人。

在科研上,支部成员勤勉励学、刻苦钻研,在核心期刊中发表文章数篇,其中赵阳同学在高水平刊物《社会学研究》中发文,7名党员均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助金,陈金燕同学获“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在学术上起到表率作用,成为同学们学习上的带头人。

参与学院党团共建大会

在奉献服务上,支部成员在学院担任兼职辅导员、研究生会干部、班干部、团支书等职务,成为同学们与学院、班级联系的桥梁;支部成员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况,随时随地、力所能及的为同学们解决问题,踏实奉献,将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党团班共建,为党组织注入更多生力军

支部积极联系基层团组织、班集体,以党建带动团建,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通过团组织推优入党、扩大主题党日活动范围,号召同学集体参与等方式,党团班被紧密联系在一起,优良班风、学风建设得到促进。

支部注重与其他支部、学院团委、研会的联系,参与学院党团共建大会、在18级硕士生支部的建设中分享经验、联合17级人类学系党支部开展主题党课学习。各组织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将支部打造成立德树人的战斗堡垒。

参观彭华同志纪念展览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新时代新要求,新时代新作为,17级社会学与人口学硕士生党支部将继续努力,把支部真正建设成立德树人的战斗堡垒。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