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进,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助理、眼科诊疗创新技术工程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
作为眼科医生,袁进同志兢兢业业,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展示了当代优秀眼科医生的风采;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另辟蹊径、革故鼎新,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我国眼科成像技术发展;作为支部书记,他积极完成党务工作,牢筑基层战斗堡垒,他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党员就是要有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对党员来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奋斗终身的事业!为了这一事业,我们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攻坚克难,勇立潮头
袁进同志深知作为眼科临床医学最高水平的“国家队”——中山眼科中心的医生,不能满足于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必须奋发有为、勇当先锋,进行原始创新。“临床上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成百上千,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袁进同志对自己的定位是“临床科学家”——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科学研究,既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解决病人的实际需求,也能通过实践来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袁进同志在学术会议上发言
袁进同志构建载药缓释角膜接触镜片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被中华眼科学会评选为“2016中国眼科十大新闻”。针对角膜供体缺乏现状,2015年成功实施华南第一例生物角膜移植,国内CCTV、参考消息等各大媒体均进行跟踪报道,英国BBC专题纪录片中将袁进同志开展的生物角膜移植临床研究列为“中国科技五大进展”。
袁进同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
2016年袁进同志组建了“广东省眼科诊断和治疗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创新眼科诊疗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转化。2017年袁进同志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并成为项目首席。两年内他带领团队完成超高分辨率OCT、眼科多模态成像系统等眼科新型成像设备的设计与评价,研发眼微血管分析系统,眼科人工智能诊断云系统等原创性眼科图像智能分析技术,申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两项已实现转化。上述研究成果大力推动了我国眼科成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袁进同志在基层县级眼科能力建设项目汇报会上作演讲
2018年袁进同志牵头组建了以“创新、交叉、融合、发展”为主旨的全国智能眼科学组,2019年8月发布国际上首个人工智能临床应用指南——“基于眼底照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筛查系统指南”,有力推动眼科人工智能研究在我国的发展。针对虚拟现实技术(VR)的发展需求,袁进同志启动了面向VR的视觉健康及风险评价研究,2019年获得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虚拟现实”专项(1000万),致力于建立符合视觉健康和心理生理健康的VR产品数据库和标准,促进我国VR产业的整体升级。
赤子之心,播撒光明
精医厚德的袁进同志已完成将近5000例角膜移植和眼表重建手术,即使行政科研工作任务繁重,他都会尽力加号,对待患者没有一丝懈怠,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诉说,帮助患者制定方案,“术不近仙者不为医,德不近佛者不为医”成为他对自己的鞭策。
袁进同志在门诊诊病
袁进同志连续三年获中山眼科中心临床贡献奖,2017年获“羊城好医生”、“南粤好医生”称号,2018年获“中国胡润平安榜好医生”,2018、2019年连续入选“岭南名医录”,2019年获广州日报 “中青年实力医生”荣誉称号。
自我提升同时也不忘传道授业,袁进同志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8人、博士后2人。作为广东省眼科基层能力建设工作组的秘书长,协助组织“基层县级眼科能力建设”,“基层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等项目,完成全省64家县级医院骨干的培训,带教基层眼科医生276人,建立辐射全省的远程会诊转诊中心,打造三级医疗体系。
坚定信念,铸造堡垒
作为支部书记,袁进同志坚定抓好支部的标准化建设,坚持 “一岗双责”,落实“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登上中国最大远洋工程船,与全国先进党支部“浚洋一号”党支部进行共建,重读入党誓词,凝集支部向心力。2019年,支部有两人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党员,3人评为中山眼科中心优秀党员,临床九支部成为中山大学“基层标杆党支部”建设对象。
袁进同志带领临床九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在优秀眼科医生和优秀临床科学家的梦想征途中,袁进同志用更加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奉献,为中国的眼科学建设贡献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