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怡,国际翻译学院朝鲜(韩国)语系讲师,现任2018级韩语班班主任。2018年度获评校级先进党务工作者;2019年度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章文怡老师担任支部书记的国际翻译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在2019年短短半年时间内,不仅收获了“中山大学先进党支部”的荣誉,成功入选中山大学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名单,还凭借特色党日活动“扎根中国大地、学精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小语种十九大报告学习会”获得中山大学年度“最佳党日活动”的称号。
2019年6月的一次支部活动结束后,她挺着九个月的孕肚,提着重重的装满上课书籍和党建资料的包,从珠海校区海滨红楼14号楼走向教学楼。
2019年6月24日下午,在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她和即将走向职场的毕业生们坐在台下,聆听院长的毕业寄语;在行政楼前面的毕业照拍摄地,她不顾下着小雨,全程参与了学院和朝鲜语系学生的毕业集体照拍摄。
15级毕业生拍摄合影(右三是章文怡老师)
她是章文怡,曾任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书记,现任该支部副书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正因为怀孕之辛苦,许多准妈妈都会选择请“产假”来给自己一个安全稳妥的养胎过渡期。然而,章老师做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有坚强的意志;作为一名支部书记,她有独特的理念。
她是一位有意志的党员
榜样的力量、责任的分量与感情的重量铸就了她牢固的信念。
“国际翻译学院韩语系教师”是她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韩语系系主任刘宇副教授则是她的第一任人生导师,也是她工作学习中一直以来的榜样。这些年来,刘宇副教授在教学工作的为人德行和做事风范深深影响到章文怡老师,尤其是一以贯之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耳濡目染之下,章文怡老师也逐渐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既然这份工作要做,既然领导们相信我,同志们信任我,我就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如今的章文怡老师,也已经成长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优秀大学教师,并且向她的前辈老师们不断靠近。平时,除了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以外,课后章文怡老师会另外组织学习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即使怀孕七月,学生提出需要另行补课的请求,她毫不犹豫地答应。在学生眼里,她就是一位“课上严谨细致,课下温柔可爱”的邻家姐姐。
早在大学期间入党的章文怡老师,针对学生们入党的纠结,她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她认为,“纠结”象征着不够了解和吸引。对此,章文怡老师带领同学们平时多翻阅党史,也鼓励大家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党日活动,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当沉浸到里面时,同学们发现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党建和书籍本身,还是对工作、学习提供切实帮助的加油站。章文怡老师一直说:“大学的育人方针是‘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我们作为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要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让他们成长为国家未来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章文怡老师在主持支部特色党日活动“扎根中国大地、学精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小语种十九大报告学习会”现场照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章文怡老师对学院满怀感激之心。她常常说,在她工作期间遇到困难之时,常晨光院长、陈有志书记以及同事们都曾热心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些温暖的帮助让她感念良久,“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单打独斗,而是身后有一支队伍在一起奋斗”。正是这份感激与深情,支撑着章文怡老师即便在身怀六甲之际,仍然愿意走在工作前线,为学院发展和支部建设添砖加瓦。
她是一位有理念的支部书记
在国际翻译学院第二党支部成立之初,她便加入支部委员会,并成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当时的她还是“党建小白”,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一时间手足无措。在这时,是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的一席话激励了她:“一份不太容易的工作放在面前,不是每个人都有承担下来的勇气,勇气属于坚忍的人,坚忍的人终有所得。”在这一番话的鼓励下,章文怡老师鼓足勇气,接过重任。如今,短短2年时间,支部不断壮大,党员已从成立之初的7人增长到11人。
为了建设好党支部,她积极参加校院两级党组织的各项党务培训与红色教育活动。“就真的是在迷茫中摸索着前进”,章文怡老师笑着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支部的工作步入正轨,支部凝聚力在不断增强。
对于教师这一群体的党支部建设,她有着独特的理念。
让支部成为学术型的支部。学术是教师的生命线。“Publish or Perish”,如何让支部为青年党员教师们提供科研助力这个重担一直萦绕在章文怡老师心头。从2019年起,她积极落实支部书记郭丽君副教授提出的建设“支部学术沙龙”的设想,结合党员老师的科研需求,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中,精心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让资深老师分享教学、科研经验,收到良好效果。
让支部成为辐射型的支部。如何把教师党员的正能量辐射到学生群体,带领更多的人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她作为支部书记的又一个要求。她结合国际翻译学院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未来使命之一就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而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程,因此,她同支委认真商议后,精心策划了“扎根中国大地,学精专业知识,讲好中国故事”的特色党日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党支部组织了6个不同语种的老师,向不同语种的留学生讲授小语种版本的十九大报告,切实增强留学生们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此次活动凭借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很红,但是红得我们很喜欢”;同时,本次活动也受到了学院、学校的认可,并荣获2018年中山大学“最佳党日活动”的称号。
让支部成为服务型的支部。 “支部是不是也可以服务国家战略?”是她常常聊起的问题。2017年初,她在支部创新开办了“学院舆论场”这一特色活动,打造国别与区域研究的新亮点。她让每个党员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研究各个地区、语区的外媒如何报道、看待我党,然后定期或不定期在组织生活会就研究心得进行分享、讨论,一旦党员间有思想碰撞、擦出火花,就会自由组队,共同撰写具有时效性、观点性的高质量的报告。经过一学期的试点,支部向学院党委提交了一份《外媒如何看待我国“两会”》的万字报告,涵盖东亚、西亚、欧洲、拉美等地区。
六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从甫一毕业便加入翻院的懵懂青年,到如今怀胎九月仍在工作岗位上奋斗的“准妈妈”;从最初一无所知的“党建小白”,到如今硕果累累的“党建达人”,在这些成长历程中,离不开红色精神的支撑与指引,离不开红色信念的引导与鼓励。
在她产前的最后一次组织生活会上,她仔仔细细地把自己的党建工作交代给薛文博老师。她说:“要离开各位老师一段时间,真心舍不得。希望大家在薛文博老师的带领下,一定要积极配合参加各个支部活动,努力把支部的特色传承好,争取把支部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基层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