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们的2019(六)

稿件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重大平台建设处、附属第七医院 作者:党委学生工作部、重大平台建设处、附属第七医院 编辑:刘艳玲 发布日期:2019-12-31 阅读量:

编者按:2019年,中山大学进一步聚焦内涵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为集中展示学校各单位一年来的工作概况和突出成绩,12月中旬,学校党委宣传部策划了“我们的2019”征稿活动,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将陆续刊发来稿,希冀增进各单位之间的了解,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让我们戮力同心,开拓进取,努力用新作为成就新发展,共同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党委学生工作部

2019年党委学生工作部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积极落实“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主业,紧扣重点,努力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

聘任青年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目前,学校共有党政专职辅导员142人,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163人,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兼职辅导员50人,711名本科生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为1:170。召开中山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和举措。全年举办校本培训、工作坊22场,选派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32人次,有效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

中山大学辅导员建设工作会议

扎实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学业辅导、学生资助,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优良校风学风,本科生升学率达到61.16%。全部院系已经100%实现学生班级班委会的标准化设置,法学院等8个院系创新性地开拓了“纵向设置党支部”的模式。推动院系成立有专业特色的学生学业发展中心,如数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中山医学院等。2019年投入本科生资助工作总经费达1.3亿,对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内的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100%资助。2019年全校本科生升学率达到61.16%,已有11个院系的升学深造率超过80%。

升学深造情况

深入挖掘和展现学校历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打造中大红色三部曲。《中山情》《笃行》以创新的艺术形式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一堂生动思想政治课,育人育己,追求卓越,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2018-2019年,音乐话剧《笃行》先后进行5场公演,逾6000名师生现场观看。

音乐话剧《笃行》

重大平台建设处

2019年,我们砥砺奋发,攻坚克难,我们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战略,以主动服务谋机遇,以积极贡献图发展,推动我校重大平台纳入规划。

2019年,我们锐意进取,改革创新,重大平台体制机制创新和规范管理并举,机制创新开疆拓土,规范管理保驾护航,“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建设展现中大速度,南方海洋实验室建设开先河。

2019年,我们迎难而上,激流勇进,我们重视问题导向,紧扣关键问题、关键人物、关键节点,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推动各项工作进展。

2019年,我们满载而归,硕果累累,“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首次获得月球上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实现国内最高精度的地月激光测距;“天琴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开启引力波探测新征程!南方海洋实验室建设如火如荼,八大海洋创新平台,十八个海洋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海洋科技硬实力;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式开工建设;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运营业绩再创新高;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国内首台材料动力学性质研究谱仪-中子谱仪项目正式立项并启动建设;重大平台建设集群化效应日益凸显。

2020年,我们将一如既往、众志成城,以“铸校之重器、创科研高峰”为使命,全面推动“天琴计划”、南海研究院、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中子谱仪等平台建设,续写学校重大平台建设新篇章。

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实拍图

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开工仪式

附属第七医院

2019年是附属七院开业后的首个完整年度。秉承上年“深圳速度、中大质量”良好开局,医院各项事业实现了优质、高速发展。

提供中大医科优质服务,让深圳市民大病不出深圳。全年总诊疗量34万人次,是去年(运营235天)的2.6倍,出院1.8万人次,手术5600台,三四级手术占比近6成,疑难危重收治率超63%,三成患者从深圳市外慕名而来。成立医学人文教研室,开展安宁疗护病房试点,探索“社工-义工-护工”联动服务模式,构建医德医风最好的温暖医院。依托“移动医院”和航空医疗救援,构建了陆空一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2019年3月28日,附属七院航空医疗救援启动仪式

2019年9月18日附属七院“移动医院”陆空联合演练

建设研究型教学医院。以“三大建设”为导向,引进5个“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和81名专职科研人员,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实现医院“大项目”零的突破;2019年获得各类纵向科研基金立项62项,其中国自然15项;落地2个诺奖实验室。成立24个教研室,拥有36名博导、49名硕导,新招收研究生77名,接收进修生50名,实习生129名。

汇聚人才、让员工满意。建立以公益性、人才激励为导向,遵循医学规律的薪酬体系。安排公交接驳车,协调增加了6个班次的高铁在光明城站停靠,为外地车牌的员工申请免限行。为每一位员工配租了人才安居房。

2020年,医院将以“创三甲”为核心,狠抓内涵建设,汇聚各类人才,加快二期建设,向“树中大情怀、建世界名院”的定位不断前进。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