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榜样的力量】做好每一件小事,永葆赤子之心 ——“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肿瘤防治中心原副主任、副院长孙先意访谈记

稿件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作者:肖莹 编辑:刘艳玲 发布日期:2019-12-26 阅读量:

“我在中山医系统内前前后后工作了30多年,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我希望做好每一件小事,为医务工作者服务,提高他们的满意度。”自1958年8月调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原中山医学院附属二院及眼科医院)担任副书记(主持工作),1978年起担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总务处副处长,1986年担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原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直到1992年离休,孙先意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秉承着“行政后勤无小事”的理念,他永葆赤子之心,认真对待工作上的每一件小事,他凭借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赢得各方赞誉。

与中山医结缘,从公安队伍转投医疗行业

孙先意1931年出生于广东潮安,1948年参加革命,当年10月上山打游击,参与多次战斗。1949年4月入党后,任潮饶丰边区行委会第三政工队副队长,直至1949年10月参加解放潮州市工作。孙先意自豪地说:“我的党龄比新中国还要长。”革命实践锻造了他听党指挥、刚正不阿、艰苦朴素的坚毅品格。

建国后,孙先意进入公安队伍工作。1958年,调任中山医学院附属二院及眼科医院担任副书记兼人事科科长,从此开启了与中山医学院的不解之缘。1961年,谢志光教授向广东省委谏言,建议在广东创办一所肿瘤医院,得到了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的首肯与大力支持。孙先意还记得,当时的中山医学院院长柯麟也早有筹建肿瘤医院之意,希望中山二院在人员选调上全力支持谢志光教授。孙先意也参与了肿瘤医院的相关筹备工作。

兢兢业业,致力于提升职工满意度

1978年,孙先意担任中山医科大学总务处副处长,长达8年多的时间里,孙先意在行政后勤岗位上做了许多实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了赞誉。1986年,孙先意担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怎么才能让职工过得更好一点,对医院更满意呢?”这是孙先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坦言,看到医院有些职工一家人蜗居在单位宿舍,住房条件不能得到改善,自己十分难过。他提到:“我不是学医的,但我的特点是关心人、鼓励人,我想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让大家治病救人没有后顾之忧。”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赤子之心与责任感,促使他将在任期间将提高职工幸福感、满意度作为自己首要的工作目标。

薪火相传,继承发扬中山医精神

孙先意至今引以为豪的是肿瘤医院的领导班子非常团结,同事之间互相勉励,大家齐心协力想把医院建设好,趁着改革的春风,医院领导班子充分利用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对院、所施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改革,附属肿瘤医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从80年代至90年代初,也正是凭着这份为职工服务、对工作负责的赤子之心,孙先意在任期间主管的行政后勤业务没有出过一次事故,他总是说:“我尊敬医生这个职业,我希望能够把自己工作上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为他们服务好”。

孙先意老先生一家三代都与中山医学院结下不解之缘,他坦言,家风、学风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医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他们一家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已近90岁高龄,孙先意总是和身边的人说,“我特别欣慰,现在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我还要保重身体,看到我们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的样子。”这位永葆一颗赤子之心、认真对待工作上的每一件小事的耄耋老人,也在肿瘤防治中心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