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第一党支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贯彻和执行上级党组织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切实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学习活动,同时结合教工党支部的特点,围绕党支部更好地为学院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服务为导向,努力调动党支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学院党委的关心和大力指导下,在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微电子第一党支部在党建、教学科研和区域科技服务等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传统,建立了成熟的党建工作机制
微电子第一党支部有两个党小组,分别是微电子南校园党小组和东校园党小组,根据不同教工群体的规律开展组织活动。支部有非常好的党建传统;支部“三会一课”开展较为规范。支部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所下发的党支部工作要求开展组织工作,组织生活规范。每一个月至少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一次党支部会议,一次支委会议。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学校党委和学院党委的集中培训,如学校针对党支部委员的专项教育培训活动以及分别赴浙江嘉兴南湖和江西井冈山开展“红船精神”和 “红色基因学习”等红色教育培训活动等。
支部曾获评“中山大学先进党支部”和“中山大学党建样板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也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组织党员参加红色基因培训班
党支部带领支部成员紧密围绕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学习,严格履行对于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责,在组织生活会议上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邀请党员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主动收集支部党员对于支部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
不断创新组织生活和学习方式,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支部凝聚力
支部带头宣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了增加支部党员参与积极性和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支部建立了“党小组微信群”,对支部党员及时地进行党性教育和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服务;支部活动还常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红色电影等来增强党员的民族自豪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邀请知名教授、学者来支部与教师们进行学术交流,努力将支部活动与科研、教学工作相融合,更好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服务,并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培养发展高知党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成果显著
党支部动员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思想政治过硬和专业技能出众的教师、教辅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交入党申请,并成功发展张柏君教授入党;努力与新来的教职员工进行交流沟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教学、科研和生活中的困难,并和他们多次谈心,邀请他们参与支部专题组织生活,希望能吸引学院中优秀的学术科研骨干尽快加入到党组织中,不断加强和壮大党支部队伍。
支部党员在科研工作上锐意进取,努力打造出国内外知名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
党支部成员邓少芝教授和陈军教授于2001年和2007年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分别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佘峻聪教授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陈军教授、佘峻聪教授分别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支部成员承担多项国家和广东省基金项目,包括863和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发专项、科技部重大科学研发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文章,并申请多项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国内外科技界的较好评价。
教学上,支部积极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为积极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思政课实施方式,党支部组织新开课的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座谈,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授课技巧;支部与学院微电子教研室联合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会,在学院党委正确指导下积极探讨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开展方式和方法,以培训“又红又专”科技人才为导向,使课堂成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双重阵地。其中,陈军教授在微电子专业的教学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陈弟虎教授在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创新教学实验平台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支部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和产学研项目,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支部所在的实验室积极参与微电子行业的建设和社会服务,承担了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平板显示产学研平台建设”项目,为广东省的微电子行业提供了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行业的交流和发展;支部协助老师将科研专利和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转让,并积极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保障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支部党员积极参加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并多次深入重点高中与学生和老师开展会谈,多次为高中师生作科普报告,大力将科学文化知识推广至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