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榜样的力量】铸牢理论根基 唱响红色旋律——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党支部

稿件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罗嗣亮、李文珍 编辑:郑燕丽 发布日期:2019-12-20 阅读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党支部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宣传,用心服务学生、奉献社会。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9年先后获评“中山大学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和“中山大学2019年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创新理论学习方式

党支部成员作为思政课教师,始终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不断铸牢理想信念。

集中学习和研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支部成员通过集体学习、共同讨论的方式,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坚持理论性、突出针对性、讲求实效性,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红色基地调研学习。2019年7月,党支部一行7人赴赣南苏区开展党日活动,通过革命传统教育,使支部党员的灵魂和精神受到洗礼,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方面的自信。

2019年7月参观瑞金一苏大会址

线上学习。为了克服集中学习的时间限制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党支部积极开展“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政治理论学习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对子”学习和“互听互评”学习。支部13名党员共建立7个对子。除了完成学院党委布置的学习要点,支部还积极开展互助性自学。此外,支部成员从思政课教学的实际出发,建立“互听互评”学习制度,取得明显成效。

这些灵活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保证了支部党员始终站在理论的前沿阵地,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自信。

兢兢业业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宣传

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好。党支部成员承担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特别大。多年来,支部成员在四个校区来回奔波,人均年教学工作量将近500学时,远超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支部成员努力用丰富的知识链接和接地气的现实案例,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和督导好评。

积极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支部成员龙柏林、罗嗣亮和朱亚坤同志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求是网等发表多篇理论文章;支部成员长期为学校“马研班”“青马班”学生开展理论宣讲,结合广东实际拍摄“南方红课”微课,并为各级政府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数十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的主题宣讲会,以政治理论专长服务学生和社会。

支部成员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理论文章

凝心聚力,团结奋进

党支部共有13名党员,支部党员理论功底扎实,道德品质优秀。

党支部书记罗嗣亮同志凝聚团队力量,带领成员向着又红又专的目标前进,在他被中央文献研究室借调两年期间,也时刻不忘记支部工作;龙柏林同志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于2018年5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当天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前任党支部书记陈淑琼同志扎实做好支部工作,多年来尽心尽力服务于学校、学院的女教师工作;李文珍同志热心助人,积极投入支部宣传工作,被评为2017年度校级优秀党员;黄寿松同志担任教研部主任,工作细心,任劳任怨;马爱云同志在上课途中被抢劫犯拖拽摔倒昏迷,醒来后第一句话是问学生上课情况;付春光同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学习强国”上的积分始终遥遥领先;万欣荣、李安勇、袁清瑞、刘铁等同志吃苦在前,担任多校区的教学工作;朱亚坤、张慧鹏同志作为支部新成员,积极融入团体,承担许多琐细任务却毫无怨言。

龙柏林同志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支部全体成员将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努力将支部建设成为党性坚定、理论过硬、勇于担当的优秀党支部。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