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起坤同志1992年大学毕业后,就成为了医院里的一名党务工作者,至今已近30年。从基层党务科员,到组织科副科长、宣传科长,党办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再到党办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二十多年来的医院党务工作经历不仅让他感慨良多、感受颇深,也让他对新一代年轻党务工作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2019年,他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陈起坤同志近照
医院做党务:必须深入“临床”
毕业后,陈起坤同志就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成为外科党总支的一名专职党务干部。在基层的这两年,他一边学习如何做党务,一边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在医院做党务工作,一定要结合业务,深入临床。”陈起坤同志回忆,当时附属一院正在“创三甲”,全院各科室、部门都行动起来,把这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在党务上,他的工作也紧紧围绕着“创三甲”,跟着党总支、大外科临床一线工作者们一起,对照要求一条条仔细地展开工作。
虽然不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但陈起坤同志还曾帮忙科室整理创“三甲”的材料,包括诊疗常规、科室管理规章制度等,不仅如此,他还经常随总支书记到科室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他对科室的业务工作也十分熟悉。作为党务工作者,他非但不觉得自己多做了工作,反而内心觉得很踏实。“对于临床业务工作熟悉后,我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心里对如何做好党务本职工作也渐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外科当时有七八个科室,陈起坤同志经常到各科室去,有时早上去听他们交班,有时跟着医生们一起查房,印象最深的是经常去脑外科和肝胆外科。这不仅加深了他对医院、对科室、对医疗的了解,同时也更加熟悉科室医务人员,更能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中做好协调解决工作。
党务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党员,党务工作不能只做纯党务工作,而是必须结合业务、深入临床来开展。陈起坤同志回忆当时担任总支书记时说,结合党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他不仅动员党支部组织党员,还提出“开门搞党建”活动,让非党员也参与进来,发动科室和全体职工创先争优。“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壮大集体的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党的优势。更何况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就是党的工作和优良传统。”
做思想工作:让员工满意
2016年,陈起坤同志离开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附属一院,来到新建于深圳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担任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创院之初,附属七院明确提出了“三个满意”,陈起坤同志始终牢记并努力践行着其中的一个“满意”——“让员工满意”。围绕该“满意”,在常规党务工作之余,他经常同员工谈话,曾经还和一位遇到挫折的员工谈心长达近3小时。
“做群众思想工作是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上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挫折,都在所难免。在谈话做思想工作这方面,陈起坤同志的宗旨是不让员工带着负面情绪离开办公室。“否则,谈话就失去意义。”
为了扎实开展思想工作,陈起坤同志不仅与员工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还与员工身边的人了解情况,倾听不同的声音,更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让自己成为沟通的桥梁。很多员工谈话后,心里十分感动,对陈起坤同志多了几分信赖,对事情也看开了几分。“只有员工满意了,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让员工满意,不只是我们作为医院领导让员工满意,我们还应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让员工互相满意。”分管医院工会的陈起坤同志认为:“工会工作其实也是党务工作的一部分,员工的需求就是工会的需求,深入了解员工需求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
培养年轻党务:润物细无声
对于年轻的党务工作者来说,陈起坤同志不仅是一位亲切的老师,更是一个一丝不苟、认真履责的好榜样。
附属七院创院之初,许多职工需要深圳、广州两地跑。2016年的一个周日,陈起坤同志在广州参加完学术会,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上班,连夜赶回深圳,路上遇到塞车,由于白天开会忙,晚上开车时感到困,他不得不在服务区的车上睡了一觉,再赶回深圳。陈起坤同志忘我工作的精神让当时一起“创业”的两位年轻同事深受感动。
陈起坤同志与一名预备党员谈话的情景也让年轻党务同事们记忆犹新。“你读过党章吗?其中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年轻的预备党员一时答不上来,陈起坤同志就一步步引导,从民主集中制的历史起源、演变,到新时代的意义,不仅回答了“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的问题,还解释了“怎么来”的问题。
年轻党务同事感慨道,陈起坤同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让我们改变了以往党务工作的刻板看法,转而感受到了党务工作的亲民和神圣。
党务工作者肩负着建好党组织的重任,而建好党组织的落脚点在于“人”,这其中既包括党员,也包括非党员。陈起坤同志希望通过医院党务工作和党务工作者影响医院更多员工,渐渐培养起他们对党的意识;以党务工作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以及整体业务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