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UNFCCC COP25)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其中,由科技部主办、我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主题边会于马德里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在中国角举行。
与会人员合影
此次边会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资源与环境处康相武处长主持,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吴远彬司长致辞,边会邀请到我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教授、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蔡文炬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陈显尧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勇勤教授做主旨报告。程晓和董文杰分别报告了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框架及进展和未来地球三极工作,其余专家报告则围绕南北极与全球气候变化、第三极的环境与气候变化、南极冰盖与全球气候、北极的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展开。
三极不仅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同时对于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地缘政治都有深刻影响,是关系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必须要通过广泛国际合作才能取得成功。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一年以来,得到了国际国内科学界的热烈反响,目前我国参与该国际计划的科学家愈千人,欧美多国科学家已经参与到三极计划的科学设计中来。
2018年COP24大会上,由科技部推动实施的“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首次正式走上国际舞台。2019年COP25大会上,中国将着重向国际展示我国科学家在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战略研究等方面的积极准备,再次强调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合作倡议,以及未来在科技部支持下开展南极、北极和第三极联动研究的战略规划,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履行“巴黎协定”过程中的科学布局与国际担当的同时,吸引并倡导更多国际力量加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