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光华口腔医学院2009级口腔医学(七年制)、2016级口腔颌面外科学博士研究生,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赤子情怀,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是一位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跨领域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回归宣教,开创口腔科普新形式
2014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牙学院交换回来后,杨乐一直对当地一项名为“Child smile”的口腔公共预防项目念念不忘。该项目围绕孩童0至12岁的全周期口腔预防开展保健工作,且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上医治未病”,是这个项目的核心,也是每个医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临床工作——科普宣教。口腔疾病的治疗费用高,但其预防成本却是很低的。为了让更多人、更容易地接受口腔科普知识,2015年初杨乐和5个口腔医学高年级本科生组建了“I am 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致力于在线上通过原创漫画传播口腔科普知识,紧跟新媒体特点进行网络直播和小视频制作;线下他们出版了全国首本由大学生创作的口腔科普漫画书籍,并在伦敦牙科教育会议上崭露头角。他们多次进行社区调研,获取接地气的选题;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型科普公益比赛,推动口腔科普活动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他们共创作了110篇原创口腔科普漫画、阅读量超过14万,同时获得了国家级、省市级、校级项目立项及荣誉19项。他深知,高年级医学生做的口腔科普更能抓住人群特点;他深知,回归宣教是医疗行为的第一步;他深知,全民健康的实现更加需要的是科学素质的提升。
“I am 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成员
相应号召,推动西藏口腔“公益游”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说过“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杨乐一直很敬佩和向往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西藏林芝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他希望有一天能把中大学子的口腔健康知识传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把中大学子的口腔医疗服务带到祖国的西部去。西藏因其地势之高,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具有其独特性,但目前对其的研究仍较少。另外,西藏的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口腔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在2016年硕士毕业时的6月,杨乐参加了西藏口腔健康“公益游”活动;利用毕业游的契机,在学院的支持下,杨乐成功在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林芝进行了口腔健康宣教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并将结果撰写成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弥补了这方面数据的空白。他一直推动西藏口腔健康“公益游”活动的开展,获得校“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称号。今年,该项目获省教育厅“携手奔小康 共筑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第3次进藏进行服务。杨乐在该实践活动全省出征仪式上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用一年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杨乐身体力行地将口腔专业服务带到了西部。
原创口腔科普漫画作品和书籍
西藏口腔“公益游”中,杨乐在藏族农牧家进行口腔义诊宣教
砥砺前行,力求学术实践齐发展
医学的学习和成长是漫长的,这不仅需要对专业的热枕和坚韧,还需要具备应对复杂多变的综合能力。杨乐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曾任北校园团工委兼职副书记,学院团委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他不但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还是一位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学子。
2019年省科技厅广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诊仪式,杨乐作为代表学生发言
杨乐获2018年百人会“英才奖”(左图)和中山大学年度人物(右图)
2016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两次获得“中山大学年度人物称号”(个人及团队);2018年获得百人会“英才奖”称号;他两次所提出的 “十大提案”均获得好评并被采纳实施(学位授予仪式重温医学生誓言和北校园校车亭改造),推动了学院、学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和发展;他是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曾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是一名具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在校期间共获得包括管理学院李雪柔基金奖学金在内共13次不同类型的奖学金;他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进行展示,参加5项国家级、省市级的科研及教改课题;他以第一/共一身份在国际知名专业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并在国际学术比赛上获得优异成绩,如中日口腔颌面外科青年医师比赛二等奖。
杨乐参加国际学术性会议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