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学院党委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校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学院发展为大局,紧密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海洋强国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目前学院党员174名,其中教师党员62名,学生党员96名,离退休教职工党员16名。学院党委把握方向、精准发力、夯实基础、压实责任、全面拓展,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推动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工作,为建设一流学院和一流学科,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把握方向——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学院全面发展
学院党委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决定。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平均每月组织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等,围绕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统筹谋划、科学决策,推动学院快速发展。学院班子成员工作职责明晰,运行机制顺畅。
精准发力——坚持政治统领,全面把好政治关口
学院党委明确意识形态“六项责任制”的具体事项和责任人,建立学院安全工作台账。对学院新媒体平台和刊物进行全覆盖清查,加强论坛、讲座管理的审批要求,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明确审核责任人。学院在教师引进、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上严把关,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审批流程,明确相关责任人。对新进教师,做到新进教师“五必谈”,强化对师德师风的建设,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大气科学学院师德考核实施办法》。
夯实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学院党委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建设质量,铸就党建品牌。积极开展“标杆二级党组织”、“样板党支部”建设与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工程,对标“五个到位”和“七个有力”,从严抓好“三会一课”的制度落实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目前发展高知党员成效显著,2年来已发展3人,正在发展2人。
学院党委获评2019年度“中山大学先进二级党组织”荣誉,教工第一党支部获得广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称号,学院团委荣获2017-2018年度学校“先进团委”荣誉称号。2019年,学院获评中山大学党建工作“标杆二级党组织”建设,所有师生党支部均获“样板党支部”建设。师生党支部开展的“重走长征路”、“支部结对共建,共促工作发展”等项目获学校“最佳党日”称号。
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压实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三全育人”
学院党委以“立德树人为本”承担大气科学教育的使命、以“学术引领未来”促进大气科学学术的快速发展,以“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型大气科学人才”为目标,启动实施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创新“英才班班主任”、专任教师辅导员(卓越双师计划)、校外辅导员与开放导师和学工辅导员相协同的组织结构,将价值引领、师资引育、人才培养、科研育人等有机结合,打造学院“三全育人”新模式,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大气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建成我国乃至世界大气科学高端人才培养的高地。目前,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从2015 年建院时45%上升到2018年63.16%,位居全校第八,在理科院系中排名第四。
学院董文杰院长、张斯虹书记参加学生活动
全面拓展——坚持统筹谋划,推动改革服务大局
一流学科的建设是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学院党委逐步明确了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大气学科”的奋斗目标,在建院之初学院就提出了4-4-2学院发展布局和五大研究方向。目前,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正着手制订学院十四五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改革、服务推动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发展。
学院从2015年10月建院之初仅有教职工18人,发展至今146人,其中专任教师已达79人,专任教师人数为建院之初的6倍。学院累积获得科研经费达2亿,年均到账科研经费比建院之前增长达7倍;在校生632人,其中本科生423人,位居国内综合性大学大气科学类本科招生人数的前三名,开创了学院的新局面。
学院全体教职工合照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师生党员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神聚力谋发展,传承创新再出发,全面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学院建设,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