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19秋季会•笔谈篇(十九)】聚力“三大建设”,丰富化工新内涵——新时代坐标下的海洋+化工

稿件来源: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作者:李伟华 编辑:蒋静 发布日期:2019-11-05 阅读量: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 李伟华教授

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以“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召开,罗俊校长报告视野宏阔,意义深远,指导性强,阐明了“三大建设”的内涵与规律,为“三大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动能。

作为新建工科学院,为实现三个“首先想到”,学院的战略定位、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化工学科作为中国产业支柱支撑学科之一,正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学院面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等重大需求,坚持走“高起点、高定位、高标准、强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全球视野精准定位,确定海洋领域的特色化工,以海洋腐蚀与防护为核心,做到一年起势,三年蓄势,五年立势,十年成势。

一、人才强院,种得梧桐栖凤凰

作为新建学院,人才是根本,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广揽天下英才,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遵循“国际化、差异化、标签化”,每名人才的引进都要明确定位,积极规划,发扬钉钉子精神,将学院老师统筹联动起来,增强归属感,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近两年来,学院引进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40余人,已经初步形成一支有情怀、有信心、有能力的人才队伍。同时学院积极筹建公共实验平台建设,致力于“前沿交叉、共享共建、拎包入住”的平台建设目标,现已初具规模,能够很好的支撑学院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阶段,海洋腐蚀与防护大团队已基本形成,产生了很好的人才聚集效应。下阶段,要加强团队人员科研工作相互交融,由点及面做好交叉与规划,使团队建设浑然一体,加强“内功”修炼,体现工科特色。

二、需求牵引,科学与工程双轮驱动

以多尺度物质传递、界面反应与结构转化为基础,以解决严酷海洋环境装备腐蚀防护关键需求为导向,建设“化学工程、海洋化工、工业催化、材料化工”四个特色学科方向,初步形成“一个核心,两个构建,三个重点”的建设思路,以海洋腐蚀与防护为核心,聚焦“极端环境重防腐涂层、静态长效海洋生物污损防护、深远海设施腐蚀防护机制”三个难点关键技术,形成攻关小组,构建“全寿命周期、全生态链”的系统工程研究大平台。下阶段,学院将以大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大团队、大平台的建设,以期产出标签化、标杆式的创新成果。

三、制度保障,全力助推“三大建设”

根据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在学院文化和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改革,保障“三大建设”快速推进。学院通过组织秋季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形成“三大建设”的认同感,全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基点,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努力打造凝心聚力的文化氛围,理顺有利于快速发展的规章制度,举全员之力加速学院“三大建设”的全面实现。

蓝图已绘就,筑梦正当时。化工学院将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为打造一流特色化工学院矢志不渝!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