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19秋季会•笔谈篇(五)】不忘初心使命、持续追求卓越、打造校之重器——关于新时期学校“三大建设”中重大平台建设工作的思考

稿件来源:科学研究院重大平台建设处 作者:刘梅 编辑:蒋静 发布日期:2019-10-11 阅读量:

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大平台建设处处长 刘梅

学校自2015年创新性启动“三大建设”,经过数年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效。特别是通过推进“三大建设”的实施,逐渐推动校内师生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深化对高校办学内涵式发展的规律认识,为新时期学校进一步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高等学校担当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等极其重要的使命,学校师生要站在新时代大科学背景、站在国家强起来发展阶段的高度上深刻理解秋季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懂弄通“三大建设”的丰富内涵。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新时代是大科学时代,过去传统的个人自由探索、小团队各自为战的模式在绝大多数学科,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源自于重大科学问题(体现为重大科研项目),而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攻关离不开大团队、大平台的支撑,需要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

大项目根植于“三个面向”,特别是国家重大项目,是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民经济需要的集中体现。学校教师要思考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数十年难得一遇的重要战略机遇,积极主动谋划承担重大项目,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致力民族复兴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大团队的原则是因事定人,是紧密围绕承担大项目需要而组建。大团队是高校进行有组织科研创新的新模式,是多兵种(学科)、多梯队层次(科研、技术、管理)、成整建制的正规集团军。毛泽东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同理,重大项目任务确定之后,团队就是决定的因素。大团队建设的核心在于遴选好团队负责人,关键在于需要系统性地优化完善适应基于大团队管理的人事人才政策体系。学校要顶层组织跨学科院系的大团队,同时鼓励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和重大项目需要组建大团队,实现团队合力攻关与个人自由探索的协调互补。

大平台是“三大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特别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服务实施大项目、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创新型手段和途径,是实现从0到1突破的稀缺性物质基础,是体现一个单位乃至一国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平台具有投资大、规模大、周期长“两大一长”的基本特点,其建设审批流程复杂、协调难度大、落地用时长。建议学校层面统筹布局建设多学科、公共性大平台,支撑多学科的科研发展,打造“校之重器”;学院层面侧重学科专用平台建设,同时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远近协同,构建好学校的“四梁八柱”。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