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萌,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法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原支部书记,2018-2019年度“中山大学年度人物”,2019年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何思萌近照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出的“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一问题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自始至终从未变过的“人民情怀”,让何思萌极为感动,也成为她认真做事、努力奋斗的动力。
做研究,既要下基层也要看未来
作为一名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基础,攀登学术高峰是追求。何思萌始终以高标准自我要求,曾获中山大学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中伦文德奖学金、学术创新专项奖学金、三年GPA4.0/5.0,排名年级前列,获保送攻读清华大学法学硕士。
在学术上,她主持了一项中国法制史方向的题为《历史维度中的土地确权与流转》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并顺利结题。在这一过程中,她深入基层乡镇,了解存遗的民间交易习惯与宗族风气,通过契约文书与史载案例调研,整理出明清珠三角地区土地交易规范及其背后的乡土特色。
既要向下走,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也要往前看,跟着党的方针政策走。何思萌申请成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学生助理,近距离观察、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金融、法律、经济等多个样态的发展可能,参加各项大湾区主题会议、活动,了解各行各业在大湾区时代的动态,充分调查实情,紧扣中央政策。
何思萌参加活动的记者证
自己的调研结果被认可、被采纳是何思萌最快乐的时候,“你知道你所做的事情可能只可以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路,哪怕只是一点点,甚至短期看不到任何成效,这种微尘式的努力也有所价值。”
以笔为媒,传递正能量
作为在读法学生,何思萌常思考媒体与法的关系,“法律应当公正、毫无偏颇,而媒体声音混杂,有时甚至影响到了司法,二者果真是不可交融的关系吗?”带着这样的疑惑,她前到新华社实习。实习期间,她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访,并尝试使用法律人的思维报道事件,力求更加全面地观察二者动态。
2019年4月,何思萌作为广东高校代表,参加“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深圳盐田站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笔记录、献礼祖国七十年,文章发表于《经济日报》,被盐田当地多家媒体转载。
更多的时候,她关注民生。参与采写的《以老带新、升级课程、缩减课时、校外培训机构“花式涨价”没商量》经发表后,逾40万阅读量、八百余条评论,将困扰人民的生活问题曝光,得到广泛好评。《严厉整治之下,有害教育类APP为何依然活跃》发表于新华视点,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转载,有力呵斥了教育APP乱象。
她极认同“榜样的力量”,并以实际行动宣传榜样、传递正能量。其深度访谈对象涵盖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外交官、教授、企业家,以及各教育层次的优秀教师与学生,作品见于半月谈、新华网、中山大学学报、中山大学法学院院报等刊物。
饮水思源,服务群众
2015年的“七一”建党日,何思萌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一年后如期转正。在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先后担任宣传委员、支部书记等职,踏实做好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工作。她坚持带领支部同志阅读党内经典著作,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党史理论;她努力团结党内同志,坚定信仰,提高政治素质,更好为群众服务。
2019年6月,她来到广东省女子监狱,通过典型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服刑人员讲解“扫黑除恶”行动的内容与价值,并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何思萌始终认为,“如所学能有助于他人,则不枉所学。”
秉承理论结合实践的思想,她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基层人民法院、公证处实习,主动将专业知识通过实习的方式服务于社会,获得所在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在广州市图书馆、南沙区团委、兴宁市志愿者委员会、番禺志愿者协会等多个公益机构志愿者担任志愿者,自入学以来公益时累计近300 个,尽己所能倾力奉献社会。
何思萌始终牢记入党誓词中的“对党忠诚,积极工作”这句话,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展现出中大学子“德才兼备、家国情怀、领袖气质”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