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学生会主席 武家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019年中山大学春季工作会议以“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为主题,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罗俊校长提出了“突出三个明确”、“坚持三大原则”,充分体现了高度重视本科教育,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事业为本,让“立德树人”落地有声,抓出实效。
一、立青年之德,树青年之形象,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学校春季工作会议明确了本科生培养的要求。这些要求,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个人终生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密切相关。
作为一名本科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听党的话、跟党走,把个人 “目标”融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当中;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紧紧抓住四年本科学习时间,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要勇于奋斗、乐观向上,敢于担当,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练就健康的体魄,塑造健全的人格;要提高审美意识,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凭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作为一名物理人,我们在学习探究世间万物道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科学知识和唯物主义的信仰。我们渴望了解万物运行背后的规律,我们感受着用实验现象窥探大千世界所遵循的游戏规则时的好奇心,我们享受着用数学公式将眼前所见写在一个等号两端时的满足感。物理学探索无止境,从前辈的老师到这一代的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怀着对科学的热忱,奉献了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这需要一种精神、信念和毅力;需要我们像孩童一样异想天开地思考,更需要我们科学严谨地论证!我为学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而感到自豪。新时代青年有新的使命与担当,我们这一代人要努力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做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我。
二、发挥专业特色,聚焦学生需求,努力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学校春季工作会议提出了“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为特征的“大本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五个融合”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体现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五个融合”要求,在物理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团委、学生会和社团将继续密切配合,紧紧立足于专业特色和传统优势,多措并举服务物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配合学院办好2019年 “芙兰物理节”
“芙兰物理节”是物理学院的传统项目,涵盖物理科普、科研交流和特色项目“海峡两岸物理大学生交流营”等,是一场全体物理人的盛会。2019年“芙兰物理节”将于12月举办,在历年基础上丰富活动内涵,如优化摆台活动,通过物理游戏向全校同学普及物理常识,在玩中学、学中玩;继续开展物理主题定向越野等项目,延伸活动维度等。
(二)配合学院办好多元特色的讲座论坛
这也是物理学院的传统优势,涵盖了高层次学术、日常学术交流与人生规划交流等,让本科生充分接触物理科研事业。如:
“誉侃”学业成长论坛关注学生成长,常邀请优秀校友、青年教授或博士生向本科生讲解科研知识、分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相关经验,组织学生参观物理大科学工程和参加出国留学交流会等。
“芙兰”高层次学术报告论坛聚焦科研前沿,规格最高也最具学术性。嘉宾都是院士级的大师,如近期邀请了向涛院士、包伟民院士讲授国家重大科研方向和项目。
还有为纪念物理学院郭硕鸿先生、高兆兰先生而设立的“郭硕鸿讲座”和“高兆兰讲座”,主要面向老师和研究生,主题覆盖物理学科方方面面,感兴趣的本科生皆可参加。
(三)主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不定期举办师生交流茶话会,传承物理学习研究初心。6月23日、24日,团学联(团委以及学生会)学术部成功主办了师生交流茶话会,邀请学院九位教授、副教授与同学们面对面,介绍本科科研、前沿研究项目,畅谈内心感悟与人生理想。茶话会吸引了广大本科生积极参与,可容纳一百多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四)大力加强学院社团建设
团委、学生会与社团合作,开展物理学社、家电义务维修小组活动。如举办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校级赛、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本科生学术报告大赛,促进低年级同学培养科研精神。如“走进社区”项目,十余年来走进广州市不同社区,为小朋友科普物理常识,帮助街坊百姓维修电器,服务群众,回馈社会。
(五)积极开展文体精品活动
通过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班级篮球比赛等,丰富课余生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同学们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六)探索班级建设和宿舍建设模式
探索由团学联统一组织、班级为主体的模式开展班级建设(团支部建设)。以形式多样的班会课为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铸魂工程的木桩打进最基层,旗帜鲜明引领思想。班主任定期与同学们接触交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与心理健康。
探索宿舍文化建设模式。构建宿舍、班级、学院之间的纵向关系,让宿舍成为小家庭,班级成为中家庭,院校成为大家庭,学生就是家庭的本。通过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作为物理学院学生会的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成为学校与广大同学沟通的“桥梁”,传达贯彻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校情和有关工作部署。关心关注同学们的生活与问题,帮助学校及时收到同学们的意见与反馈。在未来的工作中,物理学院学生会将继续秉承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传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活动,探索更多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创新活动。围绕学院“第二课堂”建设,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落实于同学们日常的学习生活。提高同学们在物理学院、在中山大学学习生活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对学校有更多更深的“家”的认同感,这是我们作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的初心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