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考生充分了解我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及就业深造等方面情况,6月22日,我校在南校园举行2019年本科招生校园开放日暨信息发布会。李善民副校长在招生信息发布会上致辞。
李善民副校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悠久办学历史、办学实力、学科发展等基本情况。他指出,中山大学有雄厚的学科实力,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始终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来推进大学的发展。他表示期待更多优秀的学子加入中山大学,与中山大学携手并肩,一起追求卓越。
信息发布会现场
教务部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泽炀从办学历史、校区布局、办学规模、科研实力、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国际交流、升学深造、招生录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并对我校2019年的招生计划、录取政策等进行了解读,同时也对考生填报志愿提出了建议。
考生、家长密切关注招生政策
今年, 56个学院、直属系,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在中区大草坪设置展台,500余名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校园开放日活动,和考生、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开放期间,28个院系的优秀学生代表在第三教学楼讲学厅依次演讲,为考生和家长介绍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区大草坪中央放置两块大型LED屏幕,滚动播放学校及院系相关介绍视频。
李善民副校长慰问院系咨询老师
此外,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70所“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在现场设立了咨询点。本次活动得到了广东省各地市招生办的大力支持,全省各地市众多考生和家长前来参加。
考生、家长了解院系专业资讯
本科招生宣传信息
伟人手创 实力雄厚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学校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近年来,中山大学形成了文理医工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格局,推动学科发展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居国内高校第八位。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16年组织开展的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表明学校学科总体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中山大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突出,根据国际机构排名,按ESI(基本科学指标)统计,学校有19个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综合指标进入世界前1%,居国内高校并列第2名。
招生规模稳定 各省计划只增不减
中山大学本科招生规模稳定,2019年面向全国各省(区、市)计划招生约8000名。54个院系60个招生专业(大类)以统一代码(10558)进行招生。其中,学校在广东省计划招生3602名,包括综合评价录取计划300名。
自主招生、高校专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外语类保送生以及优秀运动员保送入学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不占用公布在各批次的招生计划。
“三校区”学科布局各具特色,共同支撑一流人才培养
中山大学肩负建设双一流大学的使命,广州校区、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根据错位发展、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合力支撑原则,构建完备的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学校规划,广州校区将在保持文理医传统优势的同时,围绕超算与大数据、微电子、精准医学、高端智库等重点领域进行整合优化,服务广东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珠海校区将围绕深海、深空、深地的空间科学战略,重点打造大海洋学科群,建成文理医工学科门类齐全,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深圳校区则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建设医科和新工科。
深圳校区布局新工科和医科 面向全国招生1500人
深圳校区是学校的主体校园之一,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发展“新型工科”和医科。2019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面向全国各省(区、市)招生1500人。录取考生首先在广州校区培养,深圳校区建成后即迁至深圳就读。
新增4个学院1个专业
配合学校校区布局以及学科优化提升,2019年学校在珠海校区新设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深圳校区新设生态学院和农学院,计划招生270名。
新增天文学,在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天文学专业)大类中招生。前两年按大类培养,后两年分专业培养。天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引力波天文学、宇宙学、大尺度结构与星系形成、高能天体物理学、分子天文学、行星科学与天文观测等。
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
2019年,学校29个学院实行以学院为单位进行大类招生,整体上实施前期大类培养、后期专业分流的模式。每个大类均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需要,确定分流时间。分流时实行个人申请、选拔确定的工作制度,并以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综合考虑学科专业发展、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学活动组织实施、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等因素为基本原则。具体的分流细则可咨询我校各招生院系。
为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中山大学全面推进各学科的创新拔尖人才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包括面向理科基础学科领域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面向医学专业的“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 面向法学专业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面向法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专业的“卓越法政人才培养教育计划”、面向应用性文科专业的“博雅教育计划”、面向能源、信息、材料等领域工程类学科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等。2019年,学校将全面启动面向学科更广、受益学生更多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更多本科生提供追求卓越的机会和平台。
推行自由申请转专业 实现跨院系选课
为调动和发挥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山大学实行自由申请的转专业制度,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爱好、特长选学专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从2018级学生开始实现跨院系选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权。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申请辅修或者修读双学位,修满足够学分并且通过考核后,可在毕业时同时获得两个学士学位证书。中山大学是985院校中学科覆盖面最广最全的大学之一,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转专业,或者是辅修、双学位乃至考研来调整自己的专业,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
多元交流 国际视野
学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实质性合作,将国际化培养要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已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212所院校签署了校级合作协议,建立了本科生交换或交流学习平台。
学校毗邻港澳,与港澳台高校及教育机构交流密切。中山大学是部属高校招收港澳台学生类别、数量最多以及报考热度最高的学校。目前在校的港澳台籍学生逾千人,招生规模在内地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与港澳多所高校共建十余个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我们还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邀请三地28所高校入盟,搭建粤港澳高层次科研学术和人才交流平台,为国家及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校启动了“一带一路”奖学金留学生本科招生项目,在吸引更多优秀国际生源的基础上,将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内地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内地学生、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生同质化融合机制。
奖助体系完善 院士设立卓越药学新生奖学金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以“精准资助”为目标,针对学生多元化的成长成才需求,不断完善和健全本科生资助体系——建立了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医疗补助、学费补偿及贷款代偿等为主要内容的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学生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使每一位中大学子都共享平等发展机会。学校现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各级各类奖学金50余项,获奖覆盖面约为40%,人均奖学金金额约4000元。2018年本科生奖学金总额约3600万元。
学校还积极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岗位,每年仅在校内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就达52000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或申请国家助学金。此外,学校还有大量的社会资助,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让任何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2018年起,陈新滋院士和赵国雄博士在药学院(广州校区)本科大一新生中设立“众富新知卓越药学本科新生奖学金”,奖励对象为第一专业志愿报考药学院药学专业并被录取且录取成绩在所在省(区、市)该专业录取学生中实际高考成绩排名第一的考生,奖励金为人民币一万元。药学院将对奖学金获得者因材施教,包括导师制培养、科研型训练、专业化培养和系统化实践等方面。
就业深造、成就梦想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稳定,毕业生到国家机关、大型企业以及三甲医院等重点行业就业的人数持续增加,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每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到国(境)外留学的本科毕业生比例稳步增长,2018年达到55%。学校将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升升学比例,目标达到80%。
服从调剂不退档 志愿满足度高
中山大学视生源情况确定投档比例,一般在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调档,已投档至中大的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合格且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均不退档。
调档时认可政策性加分,专业录取则用“裸分”。专业录取分数级差为2-1-1-1-1(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数清”录取规则)。医学类专业只录取填报有该类志愿的考生。护理学以提前批或单独代码招生的,入校后不得转专业。
近年来,中山大学的高考录取专业志愿满足度达到了95%。对于未满足专业志愿但服从调剂的考生,学校将参考专业志愿,尽可能录取至相近的专业。2019年广东省本科录取批次设置15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我们建议广大考生了解大学、了解专业,充分了解和利用平行志愿规则,积极大胆填报中山大学。
填报志愿期间,学校将派出数百名咨询老师分赴全国各地(包括广东各地市)的招生咨询会及重点中学,与考生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具体行程将在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及官方微信公布。
中山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admission.sysu.edu.cn
中山大学本科招生办官方微信:sysu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