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 薛德升
学校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围绕“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主题,提出实施“铸魂”、“固本”、“强基”、“提效”四项工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在院、系和广大师生中开展了广泛的传达和深入的讨论,结合学院实际,以落实四大工程为核心,开展以下工作。
一、落实铸魂工程,开展“五个一”党建工作
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为契机,结合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院组织“五个一”党建系列活动。包括:(1)组织向彭华教授学习的活动。从2019年5月20日开始,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联合举办“赤心追梦 铸魂丹霞——彭华同志先进事迹图片展”,号召全校师生学习彭华同志不忘初心、献身丹霞的爱国情怀,扎根大地、奋斗为民的赤子之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风范,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学院同时掀起了向彭华同志学习的高潮,要求各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参观展览,开展座谈学习,组织撰写心得体会。观展活动结束2周内,每个支部至少选送一篇学习心得或观展总结报告,学院党委将从中择优在宣传平台上予以推送或安排访谈。(2)举行一次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七一”前后,学院党委将举行新发展预备党员集体入党宣誓仪式。(3)评选表彰一批院级“两优一先”单位及个人。学院党委将于“七一”前夕组织评选院级“两优一先”单位及个人并给予表彰,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各支部和广大师生党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4)组织集中观看一部红色教育片。学院党委将组织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院集中观看一部红色教育片,重温红色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5)身体力行,做一件“我为党旗添光彩”的实事。各支部围绕“我为党旗添光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将“服务师生”落实落细。
二、落实固本工程,大力引育人才
开展“引得进”、“留得住”、“上得去”三方面的人才引育工作。
“引得进”包括:(1)全员引才。积极参加学校统一举办的珠海论坛和深圳论坛,派专人参加学校组织的海内外青年论坛。学院领导带队,组织学术骨干和工作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举行宣讲招聘会。利用学院教师组织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发现和引荐人才。(2)成立机构。成立了由院长和书记担任组长,20余名教师参加的学院人才引进领导小组、国外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和国内人才引进工作小组。(3)制定标准。根据学校有关文件制度要求,结合学院学科实际,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引进标准、聘期考核标准,保障引才质量。(4)开展奖励。制定《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才引进奖励制度》,奖励为学院引进人才做出贡献的教师。
“留得住”包括:(1)提供服务。对意向人选实行“人盯人制度”,协助完善引才过程中的材料填写,及时解答问题,做好全程服务;为引进人才提供高效的入职服务,简化报到流程。院长、书记与新入职人员进行谈心谈话,增强引进人才的归属感。(2)资源分配。对新引进人才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时进行统筹考虑,在年终绩效分配给予适度倾斜。(3)文化建设。学院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引进人才座谈会,组织青年教师学术午餐会,工会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通过多种渠道搭建人才交流的平台,加强引进人才对学院的认同感。(4)组建团队。推进建设珠江流域“自然+人文”地理耦合研究平台和四个研究团队,在岗教师与新引进人才可根据自身学科背景与研究基础,加入相应研究团队,开展跨学科的合作。
围绕“上得去”,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人才项目,主动物色人选,合理安排人才申报的时间节点和人员梯度。重视平时的人才培养与积累,想方设法为教师上升创造机会。加强各个环节的指导,提高人才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三、落实强基工程,提高学生培养水平
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教学组织等学生培养的环节。
(1)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继续强化本科生地理科学大类培养,低年级以地理学基础课程为主,高年级以各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为主。以“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为目标,以不断提升深造率为导向,增加专业基础课程数量,全部由教授领衔授课,开展小班教学。强化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的紧密结合,组织课程实习、综合实习和国际实习的野外实习体系。(2)加强五个融合。第一,德育与智育融合。由院长、书记带头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第一课;打造精品课程思政的课程——村镇规划,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第二,学科与专业融合。打通地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强调四个理科专业和一个工科专业一年级的统一大类培养,二到四(五)年级分别按照专业培养。第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继续拓展世界五大洲的国际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在地理学实习中加入第二课堂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能力。第四,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建立荣誉课程体系,设置10门专业提升课程。第五,科研与教学融合。全院教师每年指导3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高年级本科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参加科研训练;继续主办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3)建立教研室,统筹组织教学工作。学院建立四个专业教研室和一个本科拔尖计划2.0指导委员会,负责落实课程教学任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审核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师试讲,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
四、落实提效工程,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学院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校办组织的“践行管理育人,提升党政管理人员履职能力”的专题培训,充分认识管理服务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职责。努力做到:(1)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责任担当。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忠诚、敬业、主动作为的管理人员。(2)更新观念,转变认识。根据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具体做法,切实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3)加强学习,提高水平。在学校和学院管理制度指引下,按照“四有”要求开展工作,将人才培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全体师生将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奋力开创中山大学本科教育新局面,为学校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