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春季工作会议▪师生笔谈】推进党建铸魂工程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稿件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郭予填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9-06-11 阅读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郭予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纵观近年的春季工作会议主题与工作部署,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发展,解决资源瓶颈和机制滞碍问题,突破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天花板”,这正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体现。2016年的春季工作会议,以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2017年,聚焦于学科建设和党建工作;2018年,从学科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着力。2019年的春季工作会议,陈春声书记的讲话和罗俊校长的报告,再次以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为主题,强调共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新局面,提出实施新时期铸魂工程、固本工程、强基工程、提效工程,实质上是在拉开发展框架基础上对根本任务的再聚焦、再深化,主攻方向明确,实施路径具体。作为一名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粗浅认识。

一、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是中心环节,是高校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十九大报告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味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经切实转为实践命题,对教育系统提出了实践要求。

根据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4.28%,目前已连续7年超过4%。与之相呼应的是,高等教育快步迈向发展新阶段。1999年,中央作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距离50%毛入学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仅有一步之遥。

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迈进,并不天然等同于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水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高等教育,在总体规模上实现了从“落后”到“第一”的变革,但也正面临发展模式上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挑战。如果说,之前的高等教育受资源供给、经费保障的瓶颈约束以及自身发展阶段的限制,教书育人导向一定程度上受到“重科研、轻教学”和“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因素的冲击,那么,走向内涵发展阶段的高校特别是正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就应当带头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在“更好的教育”要求之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属性愈发凸显。把立德树人放到新时代视野里考察、推进,回归教育初心,才能答“钱学森之问”,解“钱理群之忧”。

二、深刻理解党建铸魂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一立德树人目标,必须做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等三项基础性工作。其中,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党建铸魂工程,就是要把三项基础性工作和具体工作体系贯通起来,构建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进而为中大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根本保证。

党建铸魂工程,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于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多次强调,而且始终突出一个“魂”字。1月17日,他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月4日,他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用“培根铸魂”四个字阐明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职责使命,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文化艺术、社会科学,更需要灵魂。3月18日,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从时代的“长焦”看,从实践的“广角”看,铸魂育人非常重要。以现在刚上大学的青年人来说,他们将在弱冠之年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而立之年与中等发达国家国民生活在同一水平线上,到知天命之年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一批青年学生,他们人生的黄金年华,将全程伴随着强国征程的每一步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及其成效,关乎人才培养的底色,关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成色。

推进党建铸魂工程,就是要立足根本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向纵深推进;探索契合点,将立德树人成效考察嵌入评价考核体系;巩固支撑点,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四个体系”的切入路径;寻找突破点,创新工作载体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重要要求结合起来。还要传承中山大学文化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三、在铸魂工程中找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定位和方向

今年学校春季工作会议对铸魂工程提出了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党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三项重点任务,并强调要做好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建好大思政工作队伍、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思政工作和党的建设有机融合、抓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五项工作。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来说,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的特殊性质定位,自我加压,多做加法,把党建铸魂工程落到实处。

一是高举高打和落实落细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特别是随着2018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强调“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宣部和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政策举措,学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我们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育人优势,把上级的部署落到实处。自2018年起,教育部推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每年增加硕士生和博士生招生指标。“专项计划”学生大多在未来会走上思政课的讲台。对他们的培养管理,需要着眼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的重要要求,进一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落实落细。高举高打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需要获得学院党政领导和教师的倾力支持,拓宽工作格局,增强育人效度。例如,今年我们结合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策划的“育人·传承”系列访谈等活动就获得了来自于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在师生中反响良好。

二是“在马言马”和“同心同向”相结合。基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殊属性,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促进一二课堂融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专项计划”的推进,马院学生的学科来源越发多样。这一方面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因势利导夯实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新时期马院学生党建工作格外需要“深耕细作”,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其中的关键在于要把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培育家国情怀结合起来,围绕这一主线,在开展工作、设计活动的时候做到多重叠加、联动开展。例如,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除了完成“规定动作”,还要设计“自选动作”,和专任教师联动,引导学生真正构建学理分析框架,寻找学术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的契合点,做到既有理论的“厚度”,又有情怀的“温度”。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依托学生理论社团,依靠学院教学科研力量支持,策划成立“研究生宣讲团”,推动学生以学理支撑讲好“中国故事”。

三是规范管理和创新载体相结合。“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7个二级学科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生中推进党建铸魂工程,要发挥独特优势,做到要求更高一层、创新更进一步。一方面,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管理。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将“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列提出,到今年年底恰好是5周年。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九大以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制度规定和规范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落实。另一方面,要结合马院特殊属性,通过强化专业学习、社会服务、项目带动来加强创新、凝练特色。教育部有专门文件要求,“专项计划”博士研究生要按照学科方向编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教研室,参与集体备课。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和组织生活载体,如何更好地匹配这一培养路径,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未来如果本科生专业设置获批,如何助力增强本硕博培养体系的完整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效性,也对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院学生党建工作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学校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接下来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创新党建育人载体和方式方法,为学校育人氛围的营造和育人实效的增强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