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春季会 ▪ 院长书记笔谈(十八)】落实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以“新”构建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稿件来源: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作者:陈曾平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9-06-17 阅读量: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陈曾平

今年的春季工作会议是我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历程中一次重要会议,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罗俊校长在主题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强调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陈春声书记在总结讲话中从提高政治站位、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障等方面,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大家在新时代有新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历史责任,为我们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罗俊校长指出,一流大学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从培养主体看,教师的地位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想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则必须先拥有政治素质高、师风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而建立一支以卓越教师为代表、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是新建学院的首要任务。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学校在深圳校区建设的新学院,也属于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工科。因为新建,所以没有历史负担,可以根据最新的发展要求来进行规划和建设。

下面以落实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为出发点,结合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两年多的历程,我简单汇报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这两方面的初步进展。

一、“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也是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主体,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这里不得不提到新建学院的短板和优势,短板就是从零开始,基础薄弱,底蕴不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学生中的认可度没有老牌院系那么高。其优势就是发展空间很大,发展速度可以很快。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专任教师资队伍从一个人增加到四十个人只用了一年时间,发展势头很猛,希望可以用发展的增量来弥补底蕴的不足,在引进优秀人才的时候,坚决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引进的教师,德才兼备是考核标准,不能因为速度而忽视质量。学院积极引导教师重视本科教学,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中,让优秀的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身作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化人。

二、坚持“五个融合”的特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发展重点是新工科。新工科既包括传统工科的一些要素,同时也有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新工科的内涵建设更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包涵新一代通信技术等关系到国家科技安全的核心技术,新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也要跟技术快速发展特点相匹配,往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方向发展,不仅要培养忠于党和国家、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接班人,而且毕业的学生其专业素质和创新技能也是高质量和国际一流的,更能体现与众不同的独特竞争优势。新学院需要新的课程体系,信息技术领域知识更新换代快,本科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又要在专业基础课程中重视实践和知识更新。原有的培养模式一般先是课堂教学,做习题,辅以实验,而香港地区以及国外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实践和教学的融合交错,比如香港科技大学的本科生学电路课,老师是先发书和实验电路板,学生们先自己看书,自己去尝试实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疑难问题再由老师讲解,效果更好。我们学院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增加了大量的实验课,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知识,甚至在实验课上发现理论课上没学到的东西。我们组织学生去海格通信、三星电子、中国电科七所等信息领域知名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工程人才,同时把学院的新技术在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学院的高年级本科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前提下,提前参与到各个科研项目中,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前沿与学术趋势,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加大实验室向本科生的开放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我校工科的影响力。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