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承航天精神 育理工英才 ——包为民院士做客我校物理学院“芙兰论坛”

稿件来源:物理学院 作者:物理学院、党委宣传部 | 摄影:肖遥 编辑:王凯蕾 发布日期:2019-05-22 阅读量:

5月21日,我校物理学院第八期“芙兰论坛”高层次学术报告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为中大学子作“系统工程与航天技术的发展”主题报告。周建英教授主持报告会,罗俊校长出席。包为民院士介绍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学科领域范畴,并从系统工程思想入手,以多个视角阐释了系统工程思想在航天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包为民院士做客我校物理学院“芙兰论坛”

包为民院士指出,优秀的工科人才,是国家强盛的力量源泉,而航天工程又是工科人才展现才华的理想舞台,一方面航天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名片,另一方面重大航天工程造就了钱学森、任新民等科学巨匠。为更好地适应重大航天工程需求,要求航天器设计人员是一名具有系统工程思想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包为民院士的报告内涵深刻,深入介绍了系统工程思想,阐释了航天精神与文化的精髓,展望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前景和主要方向,并结合具体航天重大工程实例,介绍了嫦娥四号的系统工程特性、主要创新成果等内容他还从航天工程的创新组织模式、航天人才成长规律、航天人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等方面鼓励和启发同学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罗俊校长在讲话中对包为民院士为我校学子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表示感谢。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从包为民院士的讲座中领会航天人的精神,点燃向往航天、献身航天、服务航天、通过航天服务国家的报国之心。罗俊校长指出,青年人代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未来,希望中大学子未来能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建设者。

物理学院、航空航天、超算中心、材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并与包为民院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悉,物理学院的“芙兰论坛”自2015年11月开设迄今,共迎来八名国内外院士开设讲座,两千余名师生参加。论坛提倡“芙蕖自洁,兰若自芳”的品德,寓意草木寸心,欲报春晖,也是落实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五个融合”,全面推动“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

学生感言:

本科生党支部 林曦

听了包为民院士关于系统工程与航天的报告,我深感航空航天的不易,对我们国家的航天人表示由衷的敬佩。在航天这种大规模、高科技的项目中,科研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从大局出发,锻造合力协作的团队精神,养成系统工程的思想。

作为一名中大学子,我将把这些思想融入到我今后的科研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积极与周围同学合作,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2017级光信 张无忌

包为民院士的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航天质量的座右铭是要做到零缺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

中国在成功率只有51%的探月行动中做到六次探月,六次成功,零缺陷的座右铭居功至伟。不管是月兔号探索路障、调整行动轨迹,还是着陆器观测地面情况选择着陆点,乃至火箭飞行中如何对太空垃圾进行规避,都有详细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中国航天“严、细、慎、实”的态度。这让我体会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像中国航天这样努力去追求零缺陷,去追求整体的、系统的“最完美”。

2017级光信 高诚伸

包为民院士细致且通俗易懂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航空航天是物理的重要研究领域,了解我国航天航空的历史、现状和将来让我知道了航天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上的重要。我是一个科幻迷,对于航天航空有着很深的感情,听到包为民院士的讲座,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希望中国航天事业越来越强大!

2018级物理A班 毛宝睿

这场报告使我对航空航天和系统工程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使我对航空航天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使我更加爱国爱校。

包院士在丰富的图示与视频中解析了嫦娥计划,演讲生动通俗、风趣幽默、条理清晰、思维严谨、旁征博引,令人信服且记忆深刻。

演讲饱含家国情怀、责任意识、领袖气质,令人折服。未来国家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需要新一代,我们应努力践行校训、践行长征精神、航空航天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优良品德,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