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践充分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国泰才能民安,个人的前途命运是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青年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五四精神最好的继承。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所以立德树人,首先要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以加强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增强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扎实开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培育学生党员的家国情怀。
一、 学史读典,育爱国之情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党史和革命史,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为实现民族复兴、强国之梦进行不懈探索的历史。我们可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研读经典、仿真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学历史、知国情;学党史,感党恩。让学生更多的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的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的感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家国情怀入脑入心,更加牢固的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满怀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发奋图强,立强国之志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作为高校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要读懂青年,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和成长,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心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内容,使学生自觉把民族的伟大复兴、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生活与自我实现密切联系起来,培育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励精图治,树立鸿鹄强国之志。
三、 示范引领,行报国之路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先辈英雄、劳模典范为榜样,激励当代大学生以爱国主义精神践行强国之路 。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与时代同向同行;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火热的基层一线去,奋发拼搏,展现才华。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积极投身于实践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我们要善于发掘师生中爱国主义精神践行者的典型,弘扬其精神,让心灵感染心灵,让生命感动生命。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自身,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内化为报国之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五四精神从未远去,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理想信念,依然是我们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一代代青年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出青春光芒,国家才会更有力量。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基层党务工作者,将不忘初心,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时代使命,让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落小落细、落实落地,在学校立德树人中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