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彭玉平主任、于海燕书记为全系学生干部、2017级本科生讲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
彭玉平主任从贴近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实际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苏轼的两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定风波》,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苏轼在得意与失意两种状态下如何选择进与退的哲学,以对同学们的处世态度和人生选择有所启发。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面对倾城随行的壮观场景,苏轼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报国立业的志向;而在《定风波》中,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后,再次面对自然界的狂风暴雨时,苏轼不仅没有颓郁消沉,反而竹杖芒鞋,吟啸徐行,体现了其失意时也豁达处之,不惧风雨的人生态度。无论进与退,苏轼都始终坚守家国情怀,“遇事有可尊主而泽民者,便忘躯为之”。借苏轼其人其词,彭玉平主任教导同学们,在任何际遇下都须坚守初心,有机遇时便全力以赴,遭遇挫折时也不要轻易放弃,以从容的心态去应对,以待时机。
于海燕书记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背景、特征及内涵,特别是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大量的研究数据指出了大学生在树立国家安全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多了解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内外的安全形势,提高国家安全意识,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上去思考问题,从容面对未来未知的变化,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