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附属八院药学部在深圳市首家开展药物基因检测。当天,一位肾病患者成为此项新项目的第一位受益者。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用药变成现实。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不同个体的药物相关基因(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基因)进行检测解读,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资料实施给药方案,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同时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早在两年前,附属八院药学部就着手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他们前往开展药物基因检测经验丰富的上海长征医院和湘雅医院考察取经,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最后选定了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等特点的寡核苷酸探针诊断为原理的药物基因检测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与药物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的基因型,有效预判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协助临床个体化选择治疗药物、调整剂量及规避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发生。
2018年6月8日,药物基因检测项目正式成为附属八院对标“中山医”标准首批通过评审的药学新技术、新项目。随后又历时半年时间,先后完成药物基因检测设备及配套试剂的招标采购、安装调试。2019年1月14日,这项具有标杆意义的检测项目正式上线。
附属八院黄辉副院长表示,药物基因检测有三大益处:一是可以帮助了解自身是否有家族性疾病的致病基因,以便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二是可以帮助正确选择有效药物,避免药物浪费和药物不良反应。三是可以为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依据。黄辉副院长认为,药物基因检测项目的开展为传统诊疗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从以前的1个药(剂量)适用于大家到哪个药(剂量)适用于你的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给药方式的转变。这种基因导向的个体化用药,代表着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完美结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