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至4日,由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实验室联合会共同主办,广东省气象学会协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会议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和亚太全球变化研究网络项目的支持,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12个国家,以及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等知名高校的40余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共有160多名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气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研究学者参加会议。
第二届“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国际论坛在广州举办
本届论坛开幕式于12月2日上午举行,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担任主持了开幕式。李善民副校长出席并致辞,他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提供全球化的解决方案,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深化各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理解与共识,为后续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吴善超副部长在致辞中指出,进一步深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论坛召集人,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我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黄存瑞回顾了上一届国际论坛,希望此次论坛进一步凝聚科学共识,加快推动气候变化和健康应对研究。
开幕式后,本次会议以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对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的前沿及热点问题、共同大气环境下的人群健康、气候因素对健康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应对,以及亚太国家气候变化健康应对研究网络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已逐渐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本论坛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气候变化与健康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