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校长作大会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在深圳论坛上作主题报告,他感谢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中山大学的大力支持,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并从学校现状、未来展望、对人才的期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中山大学现状可喜。罗俊校长指出,学校秉承伟人志业,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现已拥有三校区五校园和十家附属医院。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可比办学指标三年来实现倍增,在国际公认的大学评价体系中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进入了发展新时期。
罗俊校长说,近年来,中大在强化文理医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快工科发展,新建了一批紧密贴合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需要的工科院系,工科水平发展迅速,形成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中大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显著的办学优势更加突出。截至2018年11月,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仅次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2017年和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总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1。
中山大学未来可期。罗俊校长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除了国际公认的大学评价体系,中大还有 “三个首先想到”的评价标准。所谓“三个首先想到”,是指一流大学应该是国内外学生择校首先想到的大学,是国家推进重大战略时首先想到的大学,是学术界前沿讨论首先想到的大学。“三个首先想到”反映一所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战略服务能力和学术引领力,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山大学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罗俊校长说,未来三年,在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中大要实现可比办学指标“再倍增”,力争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2021年,跻身我国进入世界一流的若干所大学之列;“双一流”建设首轮评估排名取得显著进步。
罗俊校长重点介绍了深圳校区的建设情况。他说,深圳校区学科布局紧密契合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医科和工科,规划建设20多个院系。现已设立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等10个学院。校区还将建设文学和理学等学科方向的学院,进一步完善校区学科体系,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按规划,深圳校区在校学生规模要达到2万人;常驻深圳校区教师规模不低于3000人。
中山大学求贤若渴。罗俊校长说,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汇集一大批有心气、有能力、有胸怀、有抱负的优秀人才加盟中山大学,共创一流。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重视人才,更加善用人才。
罗俊校长说,学校把“人才强校”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专门成立人才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才引进和服务,大力实施“人才倍增”计划,人才引进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成为新建校区、新建学院的首要任务。他介绍了学校的“四个引才”政策:信心引才、事业引才、平台引才、待遇引才。信心是中山大学吸引人才的首要精神要素,事业是让优秀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高起点,待遇为人才学术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最后,罗俊校长向与会优秀青年学者发出热情邀请,代表学校热忱地欢迎青年俊杰加入中山大学,加入深圳校区,共同创造一流事业,见证中山大学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