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心脏日”,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脏骤停时有发生,带走了我们身边很多人,包括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彭华教授。为守护心脏健康,普及心肺复苏,减少心脏性猝死,医院管理处联合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9月29日下午在地环大楼举行了心肺复苏培训暨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应急求生训练营开营仪式。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谷晓丰书记、许粤副书记,医管处洪华副处长,学生工作管理处孙耀斌副处长,学校首台AED(全自动体外除颤仪)捐赠方广州玄备贸易有限公司孔伟方董事长,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熊艳主任医师出席了活动。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谷晓丰书记在致辞中指出该院学生有野外考察的学习任务,掌握一定的应急求生技能很有必要,此次活动作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应急求生训练营开营仪式意义重大。医院管理处洪华副处长强调了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重要性。
本次中山大学健康大讲堂由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熊艳主任医师主讲。熊艳主任医师指出:在中国,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因心脏骤停猝死,9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心脏骤停的黄金救治时间4-6分钟,每延长1分钟,生存率下降10%。研究表明:如果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超过4分钟,脑组织就会永久性损伤;超过10分钟,基本就会脑死亡。作为普通人,当身边有人因心脏骤停倒下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医务人员赶到前,利用单纯按压式心肺复苏,使带氧的血液循环至脑部,从而延长生命。然而,目前在我国,普通人了解心肺复苏的不到5%,很多人遇到别人心跳骤停除了拨打120,只能干着急。因此,我国心跳骤停救治成功率不足1%,远低于国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熊艳主任医师向同学们普及了单纯按压式心肺复苏及AED的基本知识,呼吁大学生们一定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当身边有人因心脏骤停倒下时,大家要大胆地用双手去创造生命的奇迹!熊主任还积极呼吁大学的运动场所、教学楼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应适当配置AED。
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及考核
最后,通过心肺复苏培训考核系统对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大一全体学生进行了急救培训。学生分为8人一组,对人体模型进行单纯按压式心肺复苏的练习,投影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出同学们按压的相率和按压效果,有效地保证了心肺复苏术的学习效果。接下来,同学们体验了AED的操作流程,并在AED的语音提示下成功完成了急救的模拟流程。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以后在遇到别人心跳骤停的时候,一定会伸出自己的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生命的奇迹!
据悉,中山大学校园健康大讲堂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健康纲要”,提高师生健康素养、创建健康校园,由医院管理处主办的系列线上线下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线下活动已经举办了3期,并通过“中山大学团委”、“中大学工”等公众微信号按时推出疾病预警及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