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工程院杜善义院士来访中山大学,并以“航天与科技创新”主题,为航空航天学院、材料学院等院系师生作专题报告。
杜善义院士在报告中,总结了世界的航天成就,特别是中国航天六十年来的成就,阐述了在航天运载、应用卫星、空间基础设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以及临近空间方面的卓越成就,展现了中国进入、利用、应用和探索空间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航天的发展目标和相关任务。随后,杜善义院士提出航天强国建设的驱动力,强调了创新对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创新特别是颠覆性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性,并指出创新的途径。
杜善义院士的报告让现场师生受益匪浅,掌声不断。报告结束后,杜善义院士与部分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以此鼓励同学们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努力奋斗,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杜善义,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副校长,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院院长,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咨询组成员。
杜善义院士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八十年代初明确提出力学与材料结合,将细观力学应用到复合材料的分析和应用中,建立了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模拟/表征/优化理论。本世纪初构建了“轻、热、功、智”的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需求与发展模式,解决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装备结构轻量化、抗极端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中的多项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基础问题研究中做出了贡献。所创研究团队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111”引智团队支持,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工人先锋号等表彰。个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优秀和模范教师称号,并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WORLD FELLOW 荣誉称号,是首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复合材料细观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