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受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钟一彪邀请,我校十位院系党组织书记莅临党委学生工作部。大家围绕《共产党宣言》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谈学习体会,并就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展开研讨。历史学系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胡海峰,哲学系党委书记陈险峰,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侯志红,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东黎,博雅学院党总支书记郝雅娟,岭南学院党委书记黄山,法学院党委书记罗镇忠,国际翻译学院党委书记陈有志,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书记任虹,国际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钟一彪参加会议。
会上,历史学系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胡海峰、哲学系党委书记陈险峰、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东黎、法学院党委书记罗镇忠作了专题发言。
历史学系党委胡海峰副书记(主持工作)曾经是中山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指导老师。他谈到,《共产党宣言》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不仅最深刻地挖掘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社会矛盾运动逻辑的历史规律性,而且具有非常稳定的基本价值设定和科学严密完整的论证逻辑,为人类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根本的理论与实践指向。当代大学生是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代,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引导他们学经典、读原著,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哲学系党委陈险峰书记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研究上,一定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哲学系依靠学科背景、发挥学科优势,创新开展了系列工作,如深度参与了学校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展览的策划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学生特色党日活动;开展“星火马哲”提升计划,组织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文本学习、辅导、讨论及实践。该系吴重庆教授等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带领学生到清远农村开展调研和观摩,让学生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的理解。
外国语学院党委许东黎书记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是原理、是方法论,我们要与时俱进、联系实际,更好地把科学的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时,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当成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外国语学院积极发挥语言学科优势,开展“外语诵中国”活动,也是在第二课堂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种实践。
法学院党委罗镇忠书记在发言中指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的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最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因此,社会制度不是由任何人主观臆造,而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开展学习,可以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着手,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种种“西化”“分化”的错误思潮必须旗帜鲜明、敢于“亮剑”。
在听完四位书记的主题发言之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深入学习《共产党宣言》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党政工作中,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创建“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