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综合新闻

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掀起学习热潮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蔡珊珊 发布日期:2018-05-04 阅读量:

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引起我校师生的热烈反响,在全校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哲学系教授、党委委员、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周春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切缅怀了“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不朽功绩。特别是讲到马克思从年轻时就胸怀解放全人类之崇高理想,满腔热忱,矢志不渝,既撰著伟大著述,又亲身实践推动革命斗争,更坚定了我们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也大大鼓舞了我们努力工作的斗志。总书记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发展,放置到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中,更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艰辛与伟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切实如总书记所言,将“读马列经典,悟马列精义”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生徐多文认为,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学生,几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相逢、相识、相知到坚信的过程。越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和经典理论作家的文本,越感受到其理论内涵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的批判性,即便是当今哲学界各种纷繁复杂的理论流派,都要与马克思的思想进行对话交流,可见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与现有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把学问做实、做透。

要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饶琳认为,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今天,我们去缅怀这位伟大人物,其实质在于要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依旧以其理论的代表性不断创造出新的时代,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这一新的生命力来自于理论自身的深刻性和包容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这样一个新时代的社会和它的理论之间刚好形成了完好的默契。这一默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和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背景。所以,今天我们依旧需要不断发展发扬马克思主义,在今后,在马克思诞生300年或更久远的将来,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也会从我们的当下获得其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依据。

努力成为新时期“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有本领”大学生

数学学院本科生覃琪荟表示,马克思曾在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一生不懈奋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为青年点亮了理想信念之灯。无奋斗不青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做时代需要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用理想信念武装自己,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努力成为新时期“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有本领”大学生。

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本科生李沂谕表示,两个世纪过去,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我们应该在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实践上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用透、用好。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学会做“泥土

哲学系本科生李铎淳说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理想与信仰,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两个词语,而我们说一个人拥有理想与信仰,就不是只停留在在口头上的话语,更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在今日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时,我们应当学会做“泥土”——不怕做小事情,扎根人民群众之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信仰、付诸行动。

把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

博雅学院本科生吴狄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如何学习马克思的“九个思想”,对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全面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指导行为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年学子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承载者,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大家会在总书记“九个思想”的指引下,更加科学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培养高水平的理论思维;真正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做到“内外兼修”。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