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 重点专项 “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地震动力学模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稿件来源: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郑文俊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8-04-26 阅读量:

4月20日,由中山大学牵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共同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 重点专项“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地震动力学模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珠海校区举行。我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梅,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基础处处长马宏生,我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书记王岳军,常务副书记王天琪,以及来自各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管理部门、项目骨干成员等70余人出席了启动仪式。项目启动仪式由项目负责人郑文俊教授主持。

会上,刘梅副院长代表学校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马宏生处长代表业务部门致辞,希望中山大学项目团队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能更好地为地震行业提供科技支撑。王岳军院长代表项目实施单位表态,将与项目参与单位精诚协作,推动项目的研究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

随后,刘梅副院长宣读了项目专家组聘任名单,并向各位专家颁发了聘书。聘任陈晓非院士为专家组组长,聘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于晟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马宏生副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胜利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杨宏峰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华建教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倪四道研究员、北京大学黄清华教授、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袁道阳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张晓东研究员、中山大学张培震院士和郑文俊教授为专家组成员。项目专家组负责指导项目组研究工作的开展。

与会人员围绕活动地块理论的研究进展以及地震学领域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开展了学术讨论。项目负责人郑文俊教授从项目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任务分解、考核目标及进度安排、组织管理保障与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陈述和介绍。4个课题负责人分别就课题的详细研究方案、指标和进度的细化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就项目的具体执行、技术手段、风险管控、合作交流等方面与项目组展开讨论,并就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难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该项目以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我国重点强震危险区之一的鄂尔多斯活动地块为研究对象,构建活动地块及边界带三维深浅结构和构造变形模式,建立适用于板块内部的强震孕育动力学模型,完善和发展活动地块理论,研发具有物理意义的时间相关强震预测理论模型,提出地震危险性理论预测技术规程。研究成果将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区域和重点地震危险区做好防震减灾的前瞻性布局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