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作为中大历史参与者的我们——学子代表热议我校2018年春季工作会议

稿件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作者:党委学生工作部 编辑:徐津阳 发布日期:2018-04-02 阅读量:

3月31日,2018年中山大学春季工作会议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召开,会议主题为“学科发展与双一流建设”。校党委陈春声书记主持会议,罗俊校长做《坚持中国特色 遵循教育规律 努力开创我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的主题报告。各校园及附属医院均设立分会场进行视频直播,学工部组织了1200名学生代表参会。

“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未来。”罗俊校长的报告高瞻远瞩,以详实的数据对比,从人才引进、办学经费、科研成果等方面说明了过去三年中大跨越式发展,并为三年之后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谋篇布局。作为学生代表、作为学校主人公的我们,听了如此振奋人心的报告,对母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物理学院2017级博士生叶里自豪地说:“罗校长的报告承载着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壮志。”海洋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郑文义激动地说:“这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发展是第一要务。80%的本科生升学率,是中大未来三年的目标之一,也是我们学生最大的关注点。罗俊校长指出,鼓励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做学术,而是希望中大的学生在走出校园时,能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哲学系2017级硕士生黄姚珍说:“多学3到5年,能够积累知识、积累能量,有更强的竞争性去适应社会,发展的空间也更加广阔。”同时大力发展工科,补足工科短板,使中大真正成为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战略也使人振奋。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2015级本科生苏毅说:“中大能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并能凝聚力量迎难而上的自省奋发精神实为可贵。”

人才是第一资源。罗俊校长在去年的春季工作会议中提出“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今年罗俊校长再次向师生详解“人才蓄水池”举措,过去几年中大共引进各科各类人才3311人,其中40%是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博雅学院2015级本科生吴狄说:“我在中大学习的几年时间里,接触到许多新近引入中大的青年教师,他们饱满的教学热情、深厚的学术功底让我的学习生活充实而又美好。”

创新是第一动力。学校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格局初步确立,将要实现从校办院系向院系办校的重要转变,通过职能部门改革优化校园治理体系,以全成本预算制度和职员职级制为抓手推进综合改革,各校区的基础建设工作也全面铺开,为校园空间倍增做足准备。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蔡士睿说:“对母校感到越来越自豪,对学历含金量的提升感到非常荣幸,也对学校当前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和产生的一些问题表示理解。”

“中山大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大学从未像今天离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如此接近!中山大学从未像今天离世界一流如此接近!”发展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为学校主人公的我们,作为时代弄潮儿的我们,正在参与这场历史。我们应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与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事业发展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我们就是历史!

附:学生代表感想

叶里 物理学院2017级博士生

罗校长的报告承载着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壮志。犹记得罗校长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改革的雄心壮志:“中大是国内高校第二方阵的排头兵,进入国内高校的第一方阵是中大的明确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中国标准、世界一流的政治定位,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导向、发展路径和基本思路,高度凝聚人心,高度凝聚共识,高度凝聚动力。

罗校长表示,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后勤保障服务做支撑,要以服务“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学校发展的新时期,各驻校园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通力协作、主动作为,把优质的服务主动推送出去,不断提升校园管理水平,为“双一流”建设提供美好舒适、安全有序的一流校园环境。

罗校长的报告扩展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认知高度,促进了各个学科的学术交流,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博士生的政治觉悟,非常感谢校长的谆谆教诲。作为一名理工科博士生,要珍惜当下宝贵的学习机会,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努力钻研,克服学术难题,永攀科研高峰,发展开创新的理论,争取在国际上发挥影响力,为党、国家和中大的伟大梦想,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并长期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为我校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姚珍 哲学系2017级硕士生、研究生会主席

在今天上午春季工作会议上,罗俊校长围绕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新定位,向参加会议的各院系、机关、附属医院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们阐述了自2014年来中大建设取得的初步成绩,并由点及面、详细介绍接下去三年中大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山大学建设与综合改革事业依靠全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尽快实现进入国内第一方阵、世界一流排名前列的战略目标,要有更宽广的视野,不要局限于“华南第一学府”称号;要有迫切的使命感,投入“双一流”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党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在思想和政治立场上保持一致。

去年我也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春季工作会议,关注和体会深刻的还是人才培养与深造率方面,罗校长指出,鼓励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并不是让大家一定都去做学术,而是希望中大的学生在走出校园时,能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多学3到5年,能够积累知识,积累能量,有更强的竞争性去适应社会,发展的空间也更加广阔。依稀记得三年前提出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总结经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中山大学建设事业需要每一个中大人的无私奉献,我也相信,中大的大胆改革和实践定会取得成功。

吴狄 博雅学院2015级本科生、第23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

新定位、新格局、新观念——罗俊校长在报告中为中大新时期的发展赋予了这样的内涵。观念的转变最为根本。在罗俊校长提出的新观念中,“人才”是重要的关键词,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育”两方面。

罗俊校长特别关注本科生继续深造的问题,希望我们通过更长久的学习积累知识和力量,赢得未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与博雅学院的理念相当契合。博雅学院的学子在本科毕业后,绝大部分都选择继续深造。无论将来是否从事学术工作,继续深造对于开阔视野、涵养心性和增进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在“人才引育”方面,实行人才倍增计划、打造“人才蓄水池”的举措更是让人为之振奋。我在中大学习的几年时间里,接触到许多新近引入中大的青年教师。他们饱满的教学热情、深厚的学术功底让我的学习生活充实而又美好。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人才引育”的新观念的指引下,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中大的大家庭中,也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更加开阔的发展和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机遇成为其中的一员。

苏毅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2015级本科生、班长

今日我有幸以一名本科生班长的身份聆听了学校春季工作会议。在会议报告中,罗校长阐述了中大对自身定位和特点的认识,总结了中大一路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提出了未来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几点要求。其中,报告所提到的“大力发展工科”、“鼓励学生深造”这两点令我感触尤深。中大能够清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并能凝聚力量迎难而上的自省奋发精神实为可贵。希望我们中大在未来积极振兴工科,让更多的理论落地成为应用,早日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全面发展的“双一流”大学。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能够获得机会继续深造,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身显领袖气质、心负家国情怀的中大人。

蔡士睿 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校学生会副主席

本次春季工作会议,吹响了学校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号角。过去的三年,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升华”。而对未来三年的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做了全方位的谋篇布局,旨在引领中大实现“蜕变”。当前,学校三校区五校园的发展格局初步确立,将要实现从校办院系向院系办校的重要转变,将要通过职能部门改革优化校园治理体系,即将以全成本预算制度和职员职级制为抓手推进综合改革,各校区的基础建设工作也全面铺开,为校园空间倍增做足准备。一项项数据,一个个指标都在说明,学校过去三年的发展是跨越性的,我们越来越为母校自豪,也对学校当前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和产生的一些问题表示理解。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由衷希望学校职能部门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加注重方式方法,注意提升效率,多多听取各方的意见,真正守护好我们这所大学的精神!

雷楚倩 外国语学院2015级本科生、院学生会主席

学校处于全方面发展的高速阶段,会走向何处,到达何种高度,我们之前貌似没有过清晰而准确的认知。但今天从校长在春季工作会议报告上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涉及学校规划、学科建设、学生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未来蓝图中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双一流”的建设绝不是停留在言语上的愿景。作为中大人,我们非常期待能看到学校建设的一步步实现,建设成果惠及所有人。作为中大学子,我们非常期待能见证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我们能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

吴伟胜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班长

很庆幸能够参加这次会议,在会议前我就比较期待。首先是期待听到罗俊校长的讲话,校长很幽默,每次听他的报告都很有趣,也能学到很多,第二是期待了解学校未来的目标,未来的发展方向。

罗校长说,没有进步就是退步,进步的慢,也是退步,机遇抓住就是优势,失去就是危机。所以我们中大要一直努力,加强“双一流”建设,到2020年是一个新阶段,希望我们能够位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我们要在文理医工等各个领域跻身前列,达到甚至超越世界名校水平。确实,在各项排行榜中,中大排在国内高校第八,看似不错,但我们不满意,我们有更大的目标,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一直以来中大的理工科相对国内第一方阵的高校还有一定距离,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必然需要全面,所以校长也强调各学院要有紧迫感,加倍努力。

罗校长给我们鼓劲,也给我们定下目标,在未来几年内跻身高校第一方阵,“双一流”学科要达到18到22个。这是我们全校师生面对的压力与前进的动力。我们碰上了这个时代,就要背负学校这个时代的重任。我们就应该把它当成使命去完成。

作为大一学生,我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先用知识武装自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希望能够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留下自己努力的印迹。相信学校,相信自己,2020年也将是检验我们成果的一个时间点,希望中大能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认可的全面发展的第一方阵名校。

郑文义 海洋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第23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

我现在的专业是海洋科学,于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关心的是海洋科学的发展问题。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的战略之一,旨在建设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在罗校长的工作报告中,提到将海洋科学建设成为一流学科,这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中大海洋科学建设,将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坚实可靠的科学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助力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也将培养一大批优秀海洋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高技术人才,使我国海洋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和管理。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