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还有5分钟降落,请地面做好接机准备……“2月1日中午13:50,随着一声轰鸣,载有ECMO循环支持的患者从广东省阳江市飞抵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这是该院首例停靠院内的“紧急空中生命救援”,此举不但打通了“空中生命线”,还为紧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高效便捷、快速安全有效的转运途径,同时这也标志着孙逸仙纪念医院在“空中救援”通道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本次“紧急空中生命救援”对象为一名14岁阳江妙龄少女小黄。大约十日前,小黄即出现了感冒症状,起初大家都不以为然,哪知,小黄在四天前的一次剧烈运动后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过心肺复苏后送至阳东县人民医院。其后,小黄又出现两次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后恢复心跳,呼吸机辅助呼吸,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随即转送至阳江市人民医院,一度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慢等情况。阳江市人民医院紧急联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请求支援,孙逸仙纪念医院遂派出医生进行床边紧急ECMO(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所幸小黄逐渐恢复稳定,但仍处于浅昏迷状态,肝肾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小黄家属表明希望能转至上级医院救治,由于两地路途较远,单程路途为300公里,急救车转运需3.5-4小时(路途通畅情况下),但ECMO及呼吸机需要氧气支持,急救车转运难以满足要求。经两地医生协商,决定通过“紧急空中生命救援”方式转送病人。
13:50分,医疗救援直升机载着病人平稳地降落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停机坪
(后排从左至右)附属二院心胸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宋尔卫院长、心胸外科熊利华教授接受采访
对此,为防患于未然,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心血管外科提前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如单独的隔离病房、呼吸机、ECMO、心排仪、Swan-Ganz漂浮导管、精密输液器、心电血压监护仪器等重症监护设备等。心血管外科郑俊猛主任和南院外科ICU何清主任带领心血管外科团队和重症监护团队积极商量救治患者的对策及措施,并提前做好多个紧急预案,以确保空中救援的顺利进行。
2月1日上午9:10,一架医疗救援直升机稳稳降落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的停机坪,接上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及护士,径直飞往阳江市。上午10:10分,医疗救援直升机降落在阳江市政府旁的鸳鸯湖。阳江人民医院急救车迅速将病人转运上救援直升机,全程争分夺秒。12:50飞机在当地起飞。13:50分,医疗救援直升机再次平稳地降落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停机坪,螺旋桨的呼啸声还未停歇,一旁守候的心血管外科团队和重症监护团队的医护人员就已快步上前,迅速为患者连接转运呼吸机连同ECMO快速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行监护治疗,并按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救治。
据悉,孙逸仙纪念医院早在一个多月前曾进行了一次“空中救援”转运危重病人——一名来自深圳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重症患者。彼时,该患者带ECMO通过直升机转运仅用30分钟即从深圳抵达距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最近并具备直升机停靠条件的燕子岗体育场(当时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降落的条件暂不成熟),后经急救车将患者以最快速度转运至该院南院区,并及时进行双心室辅助装置的循环支持治疗。
据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胸外科郑俊猛主任介绍,本次“紧急空中生命救援”是该院首次直接将ECMO循环支持的患者空中转运至院区。众所周知,时间就是生命!空中转运病人快速高效,能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尤其对于使用ECMO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循环支持的病人,不仅能减少氧气消耗,重要的是能够充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据了解,本次小黄的ECMO循环支持及重症监护治疗均由孙逸仙纪念医院协助当地医院实施。
本次“空中救援”活动的开展,不但充分体现了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及重症医学科的强大综合实力以及紧密协作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孙逸仙纪念医院对基层医院对口帮扶的力度,不但为基层人民医院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帮助和支援,还不断促进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提升基层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西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不忘初心,矢志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这将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断追求卓越、敢于突破自我的过程。时间对于终末期心脏病治疗尤为重要,而空中救援不但体现了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学科建设综合实力,还反映出医院在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这一领域突破难点、抢占制高点,实现了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