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

稿件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作者:王素菡 编辑:徐津阳 发布日期:2017-12-19 阅读量:

2017年12月10-12日,岭南科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高峰论坛暨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健康应对网络建设与国际合作研讨会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存瑞教授发起,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科学技术实验室联合会共同承办。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出席论坛开幕式,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慢病处吴良有处长、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APN(全球变化研究亚太网络)科学计划委员会委员、大气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开幕式由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郝元涛教授主持。

此次论坛设立的四个主题分别为“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研究”、“气候变化、高温热浪对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对脆弱人群的健康影响”和“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管理及风险沟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孟加拉国、尼泊尔、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以及200多位来自国内高等院校、气象部门、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会议。论坛深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气候变化与健康研究领域的理解与共识,为后续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凝聚了国内外专家的智慧,形成气候变化卫生对应策略,向媒体和公众宣传了气候变化与健康的最新科研新成果,引导健康教育方向,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期间,黄存瑞教授主持媒体招待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研究员、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林梢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朱明若教授等专家学者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其中,翟盘茂研究员指出,如何妥善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及其造成的负面健康影响,已成为我国政府、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要议题。董文杰院长强调,气候与健康的课题需要气象专家和公共卫生专家联手进行研究,他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这一交叉领域研究的投入,以应对这一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健康应对网络建设与国际合作研讨会上,公共卫生学院黄存瑞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团队成员和研究方向,由团队骨干成员分别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展的课题和工作,广泛听取了来自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的建议,并就未来的学术合作达成了高度共识。

本次会议是国际上活跃于气候变化领域的学者们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和合作需求而召开的一次前沿学术会议,通过与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充分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中山大学与国内外研究团队之间的科研合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