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美中抗癌协会(USCACA)、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CJC(《癌症》杂志)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多名中外院士、国内外肿瘤领域的顶级专家,以及来自国内外近1500名学者共同出席并参与了本届国际肿瘤学术盛会。
大会现场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铸就高端学术品牌
大会开幕式由钱朝南教授主持,本届大会主席、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徐瑞华教授,以及美中抗癌协会会长Qingyi Wei教授,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分别致辞。
大会主席徐瑞华院长致辞
徐瑞华院长表示,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已成为目前我国肿瘤学临床、基础和转化研究的高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国际肿瘤学盛会。大会关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来自不同地域的同病种多学科专家创造深入交流探讨的机会。大会组委会衷心希望本次大会能够成为拓展国际视野、把握学科前沿、提升专业能力、激发研究热情、促进同道友谊的平台。
美中抗癌协会会长Qingyi Wei教授代表美中抗癌协会致辞,他讲到,从第一届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开始,大会就以立足学术发展前沿,促进国际交流及合作为宗旨,为肿瘤学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致辞
余敏斌副书记指出,近年来,我校医科发展迅速,通过树立“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推进“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随着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能达到彼此信息共享、技术互补、经验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和目的,为创新医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和多彩的舞台。
随后,大会颁发了 “2017 USCACA-AFCR Scholar Award”以及“大会优秀论文奖”,以表彰在肿瘤研究领域表现优异的青年学者及学生。
分享前沿进展成果,共促精准医学浪潮
本届会议继续围绕 ‘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题,通过院士专场、国际专场、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为从事肿瘤学防治与研究工作的广大学者提供展示、学习和交流平台。大会邀请了多位院士及来自国内、欧美、东南亚等著名肿瘤中心的学科带头人、肿瘤学专家到场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前沿进展;同时,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医疗交流,本次大会还特别加强了跟欧洲和新加坡肿瘤研究机构与学者的联系。主讲者分别从当前肿瘤精准医学研究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方向,就个体化医学研究、人工智能革命、转化医学探索、肿瘤分子生物学发展以及液体活检应用前景等当前肿瘤领域最前沿学术成果进行分享,以帮助国内外学者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的研究理念与成果。
聚焦创新治疗模式,注重研究成果转化
本届大会在分会场设计方面,按照大病种设立16个专场,聚焦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创新,为来自不同地域的同病种多学科专家创造深入交流探讨的机会,同时推广单病种多学科规范化诊疗,使之运用于更多的患者。在前沿讲题设计方面,瞄准肿瘤精准诊疗的方向,注重临床研究的成果转化,并专门设置了转化研究专场、新技术与肿瘤精准治疗专场等。来自不同领域专家与学者,通过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以及外科手术演示等方面的经验分享、信息交流,相互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对推动各自研究领域学科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抗癌直播间
此外,本次大会还首次设立了肿瘤直播采访间,通过借力新媒体宣传平台,设置了“名医话肿瘤”、“院士面对面”等栏目,让更多的会场外观众与关注者,能够零距离与一众肿瘤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分享与传播更多有关肿瘤防治理念、研究方向、治疗模式与新技术进展方面的信息与动态。
徐瑞华院长表示,站在新时代,立足新方位,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这意味着所有肿瘤防治工作者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沉甸甸的责任。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荣耀与艰辛同在的新时代,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作为促进国内外肿瘤学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能够继续推动肿瘤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为我们“征服癌症、造福人类” 的目标,贡献更多更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