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十九大报告人才培养精神,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导师学习与交流、强化导师岗位责任意识,11月4日,我校2016年、2017年新任研究生导师学习交流会在广州南校区梁銶琚堂召开。会议由研究生院高久群副院长主持。
黎孟枫副校长以“新阶段、新要求、新征程”为题,对新任研究生导师们提出了要求与期望。黎孟枫副校长指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和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全校研究生导师的共同努力。面对当前新的形势,需要导师们把握新要求,增强责任感。黎校长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研究生培养的责任者、为人师表的示范者”与导师们共勉,期望导师们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己任,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共同开创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研究生院保继刚院长围绕“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介绍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以及我校提高研究生教育改革举措,并详细解读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各项管理制度。他着重指出,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将牢牢抓住“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一条主线,以不断提升导师质量、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继刚院长还通过讲解研究生招生、培养、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帮助新导师们尽快熟悉和了解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导师岗位职责。
会上,文科、理工科和医科的三位博士生导师代表上台分享了他们培养研究生的经验与心得。文科导师代表中国语言文学系黄仕忠教授认为,导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意识,要将学生的培养与个人的学术规划结合起来,把学生当作未来的合作者来培养;理工科导师代表生命科学院邝栋明教授讲述了年轻导师如何选拔生源、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与学生相处以及如何在培养中宽严并济的经验。最后,医科导师代表药学院陈新滋院士讲述了他在两岸三地(台湾、香港、内地)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数十年培养研究生的经历。他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之乐事,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分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为师者当以此自勉,培养出对党、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才。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提升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导师交流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