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追随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珠海校区党工委赴云南澄江进行红色校史教育

稿件来源: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 作者:珠海校区党工委 编辑:徐津阳 发布日期:2017-10-11 阅读量:

为了推动校区文化建设,促进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进一步增强校区党员干部对学校办学历史的认识和了解,9月22日至25日期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党工委下属的16位党员干部在党工委书记冯双的带领下,赴抗战期间中山大学西迁办学旧址——云南澄江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红色校史教育。

9月23日,考察团一行抵达澄江,随即与澄江县政府、县教育局、团县委主要领导及中山大学老校友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县教育局杨进书局长详细介绍了抗战期间中大西迁历史和澄江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解天荣校友深情地回顾了中大和澄江县在艰苦的抗战时期结下的鱼水情,并介绍了近年来中山大学与澄江县在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合作情况。

座谈会上,冯双书记表示,国难期间澄江人民对中大人的这一份恩情,中大人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学校将结合校区院系和人才发展的优势,争取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当年澄江人民对中山大学的这一份恩情。

会后,考察团一行在澄江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到中山大学西迁办学期间的办学旧址普福寺、文庙古建筑群以及中山大学西迁办学纪念馆——层青阁进行实地考察。这些充满历史痕迹的寺庙、古建筑群、文物和照片,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师生前辈的一腔热枕和澄江县人民的赤诚之心。考察团一行在行走中回首刻骨铭心的历史,在感动中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缅怀前辈的丰功伟绩。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前,中山大学奉命仓促搬迁。1938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山大学师生分批离开广州,跋山涉水,颠沛流离。最终于1939年1月初,中山大学各院系师生、家属分15批约4000余人迁至澄江县,并在澄江县人民的帮助下利用当时的庙宇和祠堂办学。中山大学在澄江的时间里,澄江人民以宽广的胸襟接纳了迁往当地的所有科教人员和学生,无私地提供庙宇等公共建筑作为中大师生的学堂和校舍,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予以中大师生以热忱的帮助。而当时的中大师生,也在澄江积极宣传抗战,普及科学文化教育知识,对启发澄江民智、开发文化、移风易俗等都起了一定作用。

“匆匆西迁路,澄江恩情浓,抚仙湖水深,满载中大情”,时光虽短暂,情谊永流存。云南澄江校史红色教育在大家的深深触动中完美落幕。本次活动不仅教育意义重大,而且党建的切入点和方式得到了珠海校区党工委党员干部的好评。未来,珠海校区党工委将开拓更多创新且有教育意义的党建活动,丰富党员干部红色教育的模式,提升党员干部红色教育的成效。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