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6日,罗俊校长出席在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中美大学校长和智库论坛”。作为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机制的重要内容,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美关系未来5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承办,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支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刘延东副总理表示,今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5周年。45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智慧,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45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不断向前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鉴往而知来,我们可以从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几点重要启示:一是相互尊重,增进互信。二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三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四是厚植友谊,共生共享。
刘延东副总理表示,人文交流是中美两国分歧最小、共识最多的领域。过去7年来,中美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两国关系的内涵,也使中美关系更有温度、更具韧性、更添活力。中方愿与美方扩大人文交流的覆盖面,增强民众的获得感,提升人文交流的影响力。希望两国大学和智库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美关系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多发积极声音,多做友好之事,以智慧和担当为中美关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施静书、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在开幕式上致辞。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以及中美两国20余所大学校长、智库与企业界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会议。来自各个高校数十名专家学者围绕“中美关系回顾: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下一个50年:塑造中美互信互利之策”,“深化中美人文交流机制的探索”和“‘一带一路’倡议:中美两方的视角”等四个议题展开讨论。
在美期间,罗俊校长还与海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交流,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计划。
我校与美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关系日益密切,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迄今已与35所美国高校或机构签署了校级协议,正式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交流。合作形式主要包括合作研究、教师互访、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换、合建孔子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