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分担风雨,分享阳光——央视著名气象主持人宋英杰老师为大气科学学院新生主讲“大气新生第一课”

稿件来源:大气科学学院 作者:大气科学学院 编辑:郝俊 发布日期:2017-09-01 阅读量:

8月30日,大气科学学院在珠海校区举办“大气新生第一课”,主讲嘉宾是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老师。珠海气象局局长李叶新、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党总支书记杨建林、副院长黎伟标、党总支副书记陈诗诗等出席本次讲座。2017级全体本科、研究生新生参加讲座。此次讲座开启网络同步直播,校内外近200人在线收看此次讲座。

央视著名气象主持人宋英杰老师为大气科学学院新生主讲“大气新生第一课”

讲座开始前,董文杰院长代表大气科学学院感谢宋英杰老师从首都远道而来为新生开讲“大气第一课”。他指出,这是同学们初识大气学科的第一课,对于大家增强专业认知与专业归属尤为重要。大学是一个全新的旅程,董文杰院长希望同学们通过宋英杰老师的讲座能更好地感受到大气学科的温度与使命,度过精彩的大学四年。

讲座现场

宋英杰老师在讲课中,以生动的例子为大家形象地阐述了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三个气象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他认为,大气这个学科是接地气的,能理解、尊重所有人关于天气、气候变化的直觉体验。因此,他希望大气学院的同学们都能善解人意,同时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讲座上,宋英杰老师从甲骨文谈起,介绍了气象学科的发展史,讲述了许多古人观测天象、预测天气的有趣故事,并与现场师生分享了二十四节气文化和每个节气的民俗历史。他表示,大气应该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科,一个以人为本、温暖的学科,每个人都与他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联系。学大气就是要体验这个学科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它教会大家学会尊重他人、悲天悯人,它让人变得更敏锐、亲切、厚重、大气。宋英杰老师还表示,气象人的天职是保护人类的生命,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天气预报要让观众“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宋英杰老师以其专业的知识背景、幽默诙谐的语风以及对节气、谚语等气象相关传统文化潜心钻研,为全体师生带来对万千气象的美妙体验。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同学和线上观看网络直播的校友向宋英杰老师提出了关于气象专家的解读以及气象预报员的播报有时大众不能准确理解等问题,宋英杰老师逐一为之解答。他谈到,作为一名好的气象人一定要用心去传播气象服务节目,应当以“像蜜蜂一样采集,像法官一样采信”的态度面对这门学科。他还认为,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气象人与大众的沟通。

学生感言:

在大气第一课开始前我一直很好奇,气象和主持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宋老师从古籍、诗歌出发跟大家分享了中国气象人由古至今的科学思维和局限,从幽默风趣的例子让大家认识到科学应该是贴近生活,让人有亲切感的,表达了宋老师对于气象科学的科普、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殷切希望。真正让人感受到什么是鲜活的,有人文关怀的科学!什么是敏锐的,亲切的大气人!什么是和中国传统结合的,富有诗意的,有家国情怀的科学!不愧一位真正有魅力的主持人、科学人、大气人!——2016级本科生李嘉锡

宋老师的演讲严谨而不失风趣,深刻而不失形象,从一个资深气象人的角度,对大气科学、气候变化的很多重要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剖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使我感到作为一名探索气象领域的行者的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2017级研究生李宸昊

今天有幸在现场听了宋英杰老师主讲的大气科学“开学第一课”,生动而充实的课堂内容对于还未真正入“大气”门的我们不可谓不震撼。大气作为最接近人的科学,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学习和传播相关科学知识时要摒弃知识优越感,应该在掌握知识、发现规律的同时,尊重每一个专业或非专业人士对天气、气候的最直观的感知。我愿意成为一位像宋英杰老师一样的大气人,致力于对大气科学原理、规律、应用的学习与研究,也为大气知识披上人文关怀的外衣,让它温暖关怀其外,真实深刻其内,向世界传递自然科学同样应该带有的温暖和力量。——2017级本科生廖珑诗

主讲嘉宾简介:宋英杰,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CCTV《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1988年起担任中央气象台预报员,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气象节目主持人。2004年在“我最喜爱的气象主持人”全国性评选中获得最佳主持人“气象先生”称号。2012年荣获播音主持界最高奖“金话筒奖”。科研及业务之余,担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兼职教授。宋英杰以其专业背景、知性形象、自然诙谐的语风赢得了全国广大观众的喜爱。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