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珠海论坛·文科分论坛】第三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之文科分论坛实况报道

稿件来源:法学院、历史学系、哲学系、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旅游学院 作者:党委宣传部 编辑:王冬梅、金凤 发布日期:2017-06-23 阅读量:

近期,我校第三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举行。论坛通过主题大会、院系分论坛、青年人才学术交流等方式,汇聚智慧、汇聚人心、汇聚英才。6月17日,在珠海校区召开了主题大会。相关院系分论坛分别于主题大会前后陆续召开,分论坛旨在通过专题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和人才洽谈会等形式,集聚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话题,追踪热点问题,促进学术英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各学科海内外优秀人才。此篇汇集文科分论坛情况,报道文科分论坛的实况。

法学院分论坛

6月16日,法学院分论坛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顺利召开。法学院共邀请了4位海外青年学者参加论坛。学院党委书记罗镇忠致辞并代表学院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分论坛由院长助理陈毅坚副教授主持。

与会嘉宾和学院部分教师围绕“法治国家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经验考察与现实关切”的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会场气氛热烈。

本次论坛是法学院汇聚英才、加强学院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传播与设计学院分论坛

6月16日,传播与设计学院分论坛在广州校区东校园举行。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意大利国立热那亚大学等青年学者参与。学院张志安院长、钟智锦副教授、廖宏勇副教授等学科带头人及部分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出席了本次论坛,与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

论坛开始前,青年学者们参观了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实验室,了解了大数据实验室的舆情分析等课题项目,并跟研究团队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交流。

论坛上,学者们围绕新媒体与公共传播的相关课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出席的各位教师就报告提出了疑问并表达了见解,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反响良好。

最后,张志安院长与各位青年学者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倾听了学者们对于回国工作的想法,并对学院引进人才的计划和相关政策做了更深入的解释,欢迎优秀人才加入传播与设计学院,进行前沿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建设。

历史学系分论坛

6月17日下午,历史学系分论坛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永芳堂举行。历史学系主任谢湜教授,党委书记赵立彬教授,历史学系吴义雄教授、曹家启教授、江滢河教授、刘勇教授、安东强副教授出席分论坛,来自英国牛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及我校等国际国内著名高校的中外青年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

论坛上,吴义雄教授介绍了历史学系学科建设和发展情况。各位青年学者就各自研究领域、研究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就有关问题与历史学系的教授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与会青年学者大部分在海外取得(攻读)博士学位,相当部分学者经前期沟通,已确定了加盟历史学系的意向。

国际关系学院分论坛

国际关系学院分论坛现场

6月17日下午,国际关系学院分论坛在珠海校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青年学者,学院行政负责人魏志江教授、党总支书记任虹及学院部分教师等参与了此次论坛。

魏志江教授讲述了学院的历史和学术渊源,并介绍了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

任虹书记介绍了学院的师资队伍情况和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学校各类人才招聘的条件要求和提供的工作、生活待遇支持。

随后,参会学者围绕澳大利亚的防务和外交战略、阿拉伯和非洲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美澳同盟研究、国际金融公共产品的供求问题研究、欧洲民众的投票行为研究、澳大利亚贸易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与会教师与学者们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在交流中,学者们结合各自的留学经历,表示应当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对中国自己的文化应充满自信。与会教师还就学校图书资料、科研条件、学术成果发表、职务考核晋升等问题与参会学者进行了坦诚交流。

此次论坛不仅为国内外的学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我校国际关系学院的机会,也为学院延揽英才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学院已经通过珠海论坛、深圳论坛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充实了后备力量。学院继续诚挚欢迎有心气、有能力、有心胸、有抱负的优秀学者加盟。

旅游学院分论坛

旅游学院分论坛现场

6月17日下午,旅游学院分论坛在珠海校区成功举办,论坛的主题为“旅游研究前沿与教学科研职业发展”。来自英国、美国、新西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著名高校的12位优秀青年学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近况,并就回国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与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党委书记林俊洪、副院长张朝枝教授及学院部分教师代表进行了充分交流。

从与会青年学者的研究兴趣来看,目的地形象与营销、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旅游影响与社会发展等领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定量研究方法受到青年学者的偏爱。从研究对象来看,以中国为观察对象成为大家共同的选择,以上特点基本上反映了海外青年学者的共同特征。从与会青年学者对回国发展关注的问题来看,学术资源、发展空间、身份角色、考核标准等问题是焦点,大家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真诚、坦率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对国内教师职业发展的理解,树立了回国发展的信心。

据悉,部分青年学者在论坛期间已经开始着手与旅游学院讨论签约入职的具体事宜。

哲学系分论坛

哲学系分论坛现场

6月17日-18日,哲学系分论坛在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举行。论坛围绕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通过专题报告、学术讨论和人才洽谈等环节,聚集了一批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系主任张伟、系党委书记陈险峰及二级学科教师代表、系相关部门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分论坛。

参会学者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图宾根大学、哥廷根大学、明斯特大学、科隆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巴黎笛卡尔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其中,近50%的学者在海外取得(攻读)博士学位,35岁以下学者约占65%以上。

在为期两天的分论坛上,青年学者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共同探讨哲学前沿问题,给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名副其实的思想盛宴。

本次论坛目标是共同探讨学术、追踪热点前沿,促进学术英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哲学系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提供直接渠道。我们期待有志从事哲学事业的学术英才继续关注我校哲学系,共同建设和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哲学系(珠海)分论坛

哲学系(珠海)分论坛现场

6月17日-18日,哲学系(珠海)分论坛在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17日下午,系主任陈建洪教授、直属党支部书记陈建存、钱捷教授、郭峻赫教授、高源博士等出席了分论坛第一场。

陈建洪主任介绍了哲学系(珠海)的学科、师资、学生、科研人员构成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

随后,四川大学秦际明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童乙博士、英国牛津大学袁艾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尉佩云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冯梓琏博士和南开大学赵柯博士等6位青年学者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哲学研究领域,围绕自己的哲学研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介绍了各自未来的研究计划。

每场报告结束后,陈建洪主任、陈建存书记、钱捷教授、郭峻赫教授就各位学者的报告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碰撞出了不少思想的火花。

18日上午,哲学系(珠海)分论坛第二场举行,陈建洪主任、陈建存书记、钱捷教授及郭峻赫教授出席此次会议。

马萨诸塞大学刘鹏博博士、北京大学王小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高健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杜雅博士及中国政法大学刘黛博士分别就自己的学术背景、研究领域等做了相关阐述,并就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相关设想,报告内容涉及哲学领域的多个方面。下午,浙江大学孔令宏教授作了本次论坛的最后一场报告。

随后,陈建洪教授、陈建存书记与各位学者进行了座谈。陈建洪主任介绍了不同岗位的要求、薪酬及生活配套情况,并就各位学者提出的关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历史学系(珠海)分论坛

历史学系(珠海)分论坛现场

6月17日-18日,历史学系(珠海)分论坛在珠海校区举行。历史学系(珠海)副主任(主持工作)吴滔教授,直属党支部书记朱志辉、副书记万忠娟,全体教职工及部分学生代表等参加了此次论坛。

此次分论坛的研究主题既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海洋史、环境史、科技史,又涵盖了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纪史、埃及学、亚述学、古希腊罗马史、欧洲古典语言与历史文献、亚洲史、欧洲地区国别史,立足学术前沿,追踪学界动态。分论坛在四月份开始接受网上报名,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报名材料20余份,经过专家筛选,最终确定了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日本京都大学、一桥大学、同志社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海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4位青年学者参加本次论坛。

17日晚,来自日本一桥大学的特邀嘉宾佐藤仁史教授为与会者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结束后,学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观点,佐藤教授一一进行了回应及阐明。。

18日上午,开幕式后,论坛分为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小组,青年学者围绕个人教育经历、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未来研究计划、未来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学术报告。在世界史组,报告涉及中世纪欧洲宗教史及社会经济史、古希腊地中海贸易史、法国社会思想史、日本古代史等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中国史组,报告涉及近现代东北农村经济、中日关系史、中国近代史学史、清代制度史等内容。佐藤仁史教授、历史学系(珠海)教学主管于薇副教授等专家对与会学者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专家们围绕如何界定研究对象的时间断限、史料应用的多元化等问题与青年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最后,吴滔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对远道而来的学者们表示感谢,并对他们所做精彩的学术报告表示了肯定。

历史学系(珠海)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青年学者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历史学系(珠海)创造了引进人才的良机。

国际金融学院分论坛

6月18日上午,国际金融学院分论坛在珠海校区顺利举行。此次分论坛邀请了业界多位学者进行主题演讲。我校岭南学院李胜兰教授、国际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钟一彪、副院长周天芸教授、院长助理黄新飞教授、翟爱梅副教授、杨扬副教授、孙亮副教授、李世刚副教授、金江博士、吴意博士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钟一彪书记介绍了国际金融学院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情况,并对学院师生和其他高校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充满期待。

接着,参加本次分论坛的各位学者依次进行学术报告,与现场嘉宾共同分享学术发现,交流学术经验。宁波诺丁汉大学刘小泉副教授、梅雷迪斯学院廖莹副教授、平安信托李龙涛博士、浙江大学孟宁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农汇福博士、华盛顿大学许晨阳博士分别做了题为“A neural network enhanced volatility component model”、“Turning Risk into Opportunity –从风险到机遇”、“大数据风控技术在金融资产管理中的应用”、“Tariff Scares: Trade policy information and the extensive margin of Chinese exporting firms”、“中国房地产的空间效应研究”、“Corporate Governance, Cost of Capital, and Investments in Pollution Abatement Technologies”的报告。每位学者在做完学术报告后,在场嘉宾和教师都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报告学者共同交流和探讨,收获新知。

最后,黄新飞教授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学术交流涉及了金融、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多学科内容,大家的学术思想相互碰撞,收获颇多。他还表达了学院对人才引进的需求与渴望,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国际金融学院,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国际翻译学院分论坛

6月18日上午,国际翻译学院分论坛在珠海校区顺利举行,共有10名来自国内以及西班牙、墨西哥、以色列、日本、韩国、俄罗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参加此次分论坛。学院领导、教授代表、系负责人、学院外籍专职研究员与学者们畅谈学科热点、分享研究成果、交流职业规划。

会议伊始,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介绍了学院的办学历史、专业设置及“十三五”时期的学科发展方向和重点建设领域。

学院“百人二期”领军人才、欧洲研究中心主任Stephen Rowley教授向来宾介绍了学院在欧洲研究发展方面的规划设计和已取得的最新进展。

谭艳萍、金海锦、陈晨、Rafael Martin Rodriguez、Armando Francisco Azúa Garcia、Hee-Jung Seo、Sergeeva Aleksandra、Menahem Merhavy、Peter Mauricio Larrea Parra、Hana Jalloul Muro等10位与会青年学者,依次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的创新点和取得的成果。青年学者们的学术报告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纷呈。学院领导、系负责人就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与在场学者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在人才交流环节中,学院领导、系、研究中心负责人与青年学者们进行了深入交谈,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发展、基础保障、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学者们纷纷表示,能深刻感受到中山大学的人文关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学对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能起到的作用,对加盟国际翻译学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