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我校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2017届选调生代表座谈会,罗俊校长、余敏斌副书记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由余敏斌副书记主持,部分2017届选调生代表参会。
座谈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对选调生的了解、为什么要做选调生以及如何从学生到选调生角色转变的思考,表达了扎根基层、报效祖国的决心。同时,同学们也积极为我校的选调生推荐工作建言献策。校领导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并不时地与同学们交流互动,针对同学们的建议当场做出工作部署,场面热烈而温馨。
我校2017届选调生代表座谈会
罗俊校长表示,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有很多共鸣,也非常感动。他认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需要大批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当代年轻人正接过接力棒,心系家国,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他与同学们分享了三点感受:
首先是责任,大学最根本的责任是育人,是聚天下英才而育之。我们要对大学的责任有更深的领悟,对大学培养人才的责任需要有更深的思考:大学如何回应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待,以及如何教育学生将个人的发展和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
二是使命。我们这一代人要有使命感,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的伟大梦想,要屹立于世界之林,这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再度发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员令。中山大学2024年将迎来建校100周年,我们要加快建设,迎接这个伟大的时刻。这给了我们美好的憧憬,也给了我们紧迫的压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三是追求。我们希望培养出具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 我们要把这样的优秀人才输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山先生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们的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使只做一件平凡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成了一件伟大的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做官应该是为做大事服务的。同学们都希望所服务的基层老百姓幸福,当地有更好的环境,有更快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名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所应该追求的。中山大学培养的学生应该能够担当重任,有使命感,有追求。
随后,罗俊校长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选调生送上了“三个关键词”,即“三自”、“三思”和“三行”。“三自”是指“自信”、“自律”、“自强”;“三思”是指“独立之思考”、“逻辑之思维”、“引领之思想”;“三行”是指“行贵在敏”、“行贵在实”、“行贵在恒”。
余敏斌副书记在发言中表示,到基层和西部工作的选调生是中山大学的优秀学子,学校的教育在学生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相信同学们在将来的日子里,不会辜负学校与老师的期望,一定会有所作为。他勉励同学们用自信与担当干出一番事业,并祝愿同学们将来做出更好的成绩,为母校争光。
据悉,今年我校有70多名毕业生经过严格筛选入选选调生。目前,我校已与广西、四川、贵州、陕西、辽宁和河北等地合作开展针对我校毕业生的定向选调生招录工作。为表彰先进,鼓励更多学生赴西部和基层工作,我校于6月14日举行了2017年赴西部和基层工作学生表彰会,表彰了89名2017年赴西部和基层的学生,并举行了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授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