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大学珠海论坛数学学院(珠海)分论坛将于6月16-18日在珠海校区召开,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学术讨论和人才洽谈等环节,集聚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话题,促进学术英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各学科海内外优秀人才。近日,记者采访了数学学院(珠海)院长赵育林教授,请他谈谈数学学院(珠海)的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
数学学院(珠海)赵育林院长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2017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数学学院(珠海)分论坛即将召开之际,请您介绍一下分论坛的筹备情况。
赵育林院长(以下简称“赵”):我院是2015年10月成立的新建学院。学院办学,教师为本,人才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没有强大的师资队伍,谈论学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遑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了。因此,建院至今,我们一直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学院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是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核心任务。
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是学校搭建的人才引进的重要平台。学院高度重视今年数学学院(珠海)分论坛的筹办工作。自去年青年学者深圳论坛结束之日起,我们便开始了本届珠海论坛的筹备工作。为吸引优秀青年学者参加论坛,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发布论坛信息:一是通过学院的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以及中国数学会网站发布论坛通知;二是通过学术会议发送论坛宣传资料;三是请海内外同行帮助物色优秀学者参加论坛。
截至5月28日,依托我院报名论坛的学者共有21人。我们为符合参会条件的18位学者发出了邀请函。论坛期间,我们将在17日下午安排一场教师聘任委员会会议,安排面试若干有明确应聘副教授及教授意向的学者。18日在海滨红楼6号第一会议室举办数学学院(珠海)分论坛,并对有意应聘专职科研岗位的青年学者现场面试。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出了“珠海论坛常态化”的理念,就是几乎每月举办一次招聘会,组织有意申报我院职位的申请者面试。面试前我们会向应聘者介绍中山大学“三个面向”及“三大建设”战略、珠海校区概况及发展前景、数学学院(珠海)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建设蓝图,增强应聘者的认同感。
2017年春季高层次人才交流会合影留念
记:您认为数学学院(珠海)的哪些方面对人才具有吸引力?
赵:数学学院(珠海)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建立在中山大学对人才吸引力的基础之上的。下面我就学校及学院两个层面谈谈我们对人才的吸引力。
第一,中山大学为人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上升通道。中山大学历经90余载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已发展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校优良的学术氛围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最近几年,学校科学研究紧密围绕“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大科研平台、大科研团队、大科研项目”的建设,各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学校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使我校成为各类人才关注的焦点,也使我们有底气有信心延揽优秀人才加盟。
人应有感恩之心。每当有优秀人才应聘我院,我都从心里感激曾经为形成中山大学优良品牌做出贡献的前辈们,感激为最近几年中山大学快速发展呕心沥血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如果不是背靠中山大学这颗大树,仅仅依靠一个孤零零的新建学院是无法吸引到人才加盟的。
第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发展战略是优秀人才加盟我院的强大动力。学校在2015年确立新的珠海校区发展战略,确定把珠海校区建成文理医工学科门类齐全,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珠海校区作为“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建设的重点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新的增长极,对优秀人才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吸引力。
第三,我们的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更强的包容性,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目前我院在岗的教授、副教授及专职科研人员共11名,分别在六个国家和地区的11所不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没有师生关系或者同门关系,这在国内高校是罕见的。这种学缘结构可以防止学术近亲繁殖,有利于学术创新及年轻人的成长。
第四,作为新建学院,我们有后发优势,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是按照比较高的标准来引进人才的,我们学院会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弯道超车,我对我院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第五,作为新建学院,我们将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年轻人在未来的几年内可以在所从事的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不受任何束缚和羁绊。另外,我们是新建学院,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职位,机会也会更多。
除了以上吸引力外,珠海校区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校区,学校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最近学校提高了珠海校区补贴,九月份开学的附中附小可供教师子弟入读,珠海市为教师提供了公租房。此外,校区环境优美,远离尘嚣,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珠海市空气质量全国领先,校区附近唐家湾滨海沙滩公园即将建成。这些引以为傲的自然条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人才引进工作。
赵育林院长向参加2016年首届中山大学国际青年学者深圳论坛数学学院(珠海)分论坛的青年学者介绍学院未来发展蓝图
记:数学学院(珠海)人才引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是怎样的?
赵:我们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积极引进,立足培养。
所谓积极引进,就是引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保证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是新建学院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的设想是,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三年内,能够引进50名左右的教授、副教授,初步搭建起学院发展的平台,为进一步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所谓立足培养,就是招收一批专职科研人员,建立起人才蓄水池,培养他们成为学院发展的后备军和中坚力量。我们计划每年招收15到20名专职科研人员,三年后在岗专职科研人员达到50名左右。以后每年都可以从中选出优秀的年轻人充实到教授副教授队伍,实现人才引进的可持续化和常态化。
为在短期内引进一批高层次的人才,满足学院发展需要,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促进人才引育工作。
第一,发动全院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全员参与人才引育工作。
每一位教师就是一个流动的招聘广告。新建学院引进人才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体量小,教师少。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义务为学院做招聘宣传。
根据学校规划,我院重点发展应用数学。我们鼓励教师大胆引进同方向的优秀人才加盟。某个研究方向引进的人才如果足够多,就可以建立大平台、大团队,申请大科研项目,这与学校“三大建设”的政策一致。
第二,“请进来,走出去”,利用学术会议促进人才引进工作。
所谓“请进来”,就是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的方式,请学者到珠海实地考察学院情况,邀请其中优秀人才留在我院工作,同时可以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建院以来,我院已经举办了三次学术会议。每次会议的开幕式上,我都会代表学院致辞,宣传学校珠海校区发展战略和我院未来蓝图,讲解学校招聘政策和我院引进人才计划。最近我们举办了“生物数学新进展”学术会议,邀请了四十余位学者参加。我们还计划今年七月份举办“数学与统计学博士生论坛”。
所谓“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外出参加会议,利用会议间隙宣传我院的人才引进计划。我们印制了精美的招聘启事活页,请外出开会的教师在会议期间散发。
第三,加强对外宣传,在更大范围内物色优秀人才加盟。我们在国内外许多有影响力的数学会网站发布招聘启事。目前,我院在职专职科研人员中,约有一半来自海外,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在国外网站看到我院的招聘信息的。
第四,做好服务工作,为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德国行为学家海因洛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活动物体后面,这个活体可能是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心理学上将其称为“印刻效应”。
根据“印刻效应”,青年学者对他们工作的第一站理应感情最深,也最容易产生归宿感。基于这种理念,我们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从第一次和应聘者的接触开始,必须通过周到的服务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考虑到很多新入职者还没有科研经费,我们从学院的开办费中拿出一部分资助他们用于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自本学期开始,我们每周举办一次学术报告,请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交流学术成果,互相学习,增进学院的凝聚力。我们希望全体教职员工把学院当作他们的家,当作值得奉献一生的地方。
我们有一只高效精干的行政队伍,五位行政人员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他们耐心周到的服务是我院人才引育工作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
记:您认为学校或数学学院(珠海)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赵:作为新建学院,我们缺乏的是学术积淀、学术底蕴及学术氛围。没有学术大师的指导,青年人才会走很多弯路。为此,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改变这种现状:一是引进一批优秀的学界领军人物加盟,尽快改变目前力量薄弱的现状;二是资助青年学者外出访问交流,向校外的大师们学习、取经;三是鼓励研究方向相近的青年学者组成科研队伍,做大问题、做难题,努力取得好的科研成果。
万事开头难。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艰难的摸索和努力,我们在人才引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预计今年年底学院将有十余位教师及二十多位专职科研人员,人才队伍将初具规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相信,有学校的正确领导,有同事的支持配合,数学学院(珠海)的人才引育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学院的明天,也必将象中山大学的明天一样,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