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李善民副校长与资讯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心理学系师生党员参访中山大学原文明路校区(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等),追寻中大文脉之源,重温革命历史传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课。本次活动由资讯管理学院党委组织,资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琤,约20名师生党员,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心理学系学生党员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考察学习活动。鲁迅纪念馆馆长吴武林、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业务办公室副主任史江蓉陪同参观。
在吴武林馆长的带领下,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的四个基本陈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鲁迅与广东、广东贡院号舍基址陈列和广东贡院与近代高等教育变革陈列。
资讯管理学院等院系师生参观广东贡院
位于越秀区文明路的中山大学旧址,是中大的“源头”。1957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在中山大学旧址上筹建了广州鲁迅纪念馆。踏入鲁迅纪念馆的大门,迎面便是旧时中山大学标志性建筑——钟楼礼堂,重新修葺后的钟楼在午后的阳光下呈现出温暖的色彩。吴武林馆长介绍道,这个钟楼正是中大各个历史时期校徽上“钟楼”图案的原型,也是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和鲁迅故居,是一个见证了历史的地方。纪念馆复原了一大会议会场旧址,陈列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暨首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一大当选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约有四分之一为共产党员。在照片墙前,由吴馆长启发,大家发现国民党当选者都年龄偏大、“垂垂老矣”,而当选的共产党员则朝气蓬勃,不乏“90后”(1890年后生人)甚至“00后”(1900年后生人)。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中的组织部、农民部、工人部等的领导人更是多为共产党人。由此可见,自创立伊始,中国共产党便是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一个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政党。
在“鲁迅与广东”陈列部分,师生重温了鲁迅的生平往事,走进了鲁迅的“南下之梦”,了解了鲁迅与中山大学、与广东名人、与广东木刻青年之间的文化风景,感动于鲁迅与许广平的“风子之爱”。复原的创作现场,珍贵的旧版书籍,罕见的手稿,师生党员们再次被深藏在文字里的、无声呐喊的力量所震撼。
师生一行接着参观了广东贡院号舍基址陈列和广东贡院与近代高等教育变革陈列。中山大学旧址所在地亦是清朝广东文化的核心地——贡院,当年南方士子齐聚一方院落为前程理想奋笔疾书的场景一去不返,只留下新近挖掘的贡院地砖、贡院水井和仅存的明远楼、放榜的龙虎墙等,静静述说着时光。从广东贡院到两广优级师范学堂、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师生党员一起回顾了广东近代高等教育变革的全过程。
师生在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前合影
师生最后穿过贡院,来到了原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现为广东科技报社)。由时任中山大学数学系张云教授主持修建的中大天文台,是中国最早的高校天文台,于1927年随中大天文系的创办而开建。师生们站在天文台旧址的顶层,回首过去,畅想未来,中大天文系因1952年院校调整而停办,因2013年成立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而复办,随着学校不断完善学科布局,国内曾经的首个天文学系必将再次引领现代天文学的前进方向。
一个下午的参访学习,师生党员们一起追寻中大创建伊始的历史故事,倾听风起云涌岁月里的革命足音,既觉无比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无论是中大的创办人孙中山、早期的共产党员、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鲁迅还是各界爱国人士,在内忧外患的时代中,都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克服重重困难。最后,李校长与同行师生党员共勉,希望能以前辈们无所畏惧、勇立潮头的信心与勇气激励前行,共同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